为儒贫贱死,名行贩夫知。
直送到今日,方应信我诗。
篇翰留故友,耒耜付诸儿。
书拆百蛮夜,何人识此悲。

【注释】:

得石桐先生书知友人王东溪殁状哭之即简故山同学诸子。

为儒贫贱死,名行贩夫知。

直送到今日,方应信我诗。

篇翰留故友,耒耜付诸儿。

书拆百蛮夜,何人识此悲。

【赏析】:

《哭王东溪》是唐代文学家、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王东溪,名不详,字子寿,蜀州人,时在成都任县令,与杜甫有交往。

这首诗是杜甫得知好友王东溪不幸去世后,悲痛欲绝之下写下的挽诗。

首联“为儒贫贱死,名行贩夫知。”表明王东溪生前虽然贫穷,但他的名声和德行却是那些地位低微的人所知晓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王东溪的深深怀念之情。

颔联“直送到今日,方应信我诗。”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之情。诗人说:“直到现在,我才相信了我的诗歌。”这里的“我”就是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友人逝去的悲痛心情。

颈联“篇翰留故友,耒耜付儿孙。”则是诗人写给王东溪的挽词。其中,“篇翰”指书信,“耒耜”是农具,这里指代农事。诗人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他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一生辛勤劳作的感激之情。

尾联“书拆百蛮夜,何人识此悲。”则是诗人对友人去世后的悼念和哀思。其中,“书拆”指书信被拆开,“百蛮”指各地少数民族,“识此悲”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沉哀悼的诗歌。通过对王东溪生前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逝世的追忆,诗人表达了对这位老朋友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之情。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友情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