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湖外湖,风帆叶叶远疑无。
人烟村落寒林静,晚磬一声萧寺孤。
【注释】
石浪庵: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西栅内。即目:指眼前所见之景,即眼前的风景。
【赏析】
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古镇乌镇的美丽景色。首两句写远望的景物。“山外青山湖外湖”,写远处的山水连绵。第三句写近观的景象。风帆、远林、寒村、晚磬、孤寺,构成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风景画。末一句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晚钟的余音袅袅,给这幽寂的夜增添了些许的生气。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山外青山湖外湖,风帆叶叶远疑无。
人烟村落寒林静,晚磬一声萧寺孤。
【注释】
石浪庵: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西栅内。即目:指眼前所见之景,即眼前的风景。
【赏析】
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古镇乌镇的美丽景色。首两句写远望的景物。“山外青山湖外湖”,写远处的山水连绵。第三句写近观的景象。风帆、远林、寒村、晚磬、孤寺,构成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风景画。末一句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晚钟的余音袅袅,给这幽寂的夜增添了些许的生气。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前两句写诗人在龙岭憩息,听到霁峰吹笛;后两句写诗人看到翠竹如云,感到豪情壮志难抒胸臆。 【答案】 译文: 我来到龙岭上歇息,听到霁峰上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 从鳌背上摘取芙蓉花,翻身落入浓绿之中。 我带着豪情携铁笛,吹响石门松涛声。 草长得高长荒废樵夫小径,傍晚天空中云朵收拢,显得更加美丽。 曲调结束万籁俱寂,黄昏的景色笼罩诸峰。 赏析
历下怀鲍若洲 一首表达离忧与思念之情感古诗赏析 1. 诗作原文 离忧难自写,空复理瑶琴。 不有天中月,谁知别后心。 关山怜独往,梦寐苦相寻。 七十二泉水,思君情共深。 2. 注释解析 - 离忧难自写:表达离别带来的忧愁难以自行诉说。 - 空复理瑶琴:尽管尝试弹奏玉琴,但内心空虚。 - 不有天中月:没有月亮的陪伴,无法照亮心情。 - 关山怜独往:在孤独中独自行走于关山之间。 - 梦寐苦相寻
【注释】 访龙缝泉:到访龙缝泉。访,访问、拜访。龙缝泉,即龙潭泉,在今陕西长安县。 茅庵开木末:茅屋在树荫下,开张着窗子。木末,指树木的尖端或梢头。 一雨晚初晴:一场春雨过后,天刚刚放晴。 忽共白云往:突然和白云一起飘去了。 闲寻流水声:悠闲地寻找流水的声音。 幽人此终古:隐士就在这终古长存。幽人,指隐士。终古,指永远。 泉石至今清:泉水与石头到现在依然清澈。泉,指山间清泉。 断碣迷苍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理解分析作答。“春城乱飞雪,欲霁忽招寻”,春天的京城里大雪纷飞,正想停歇却突然想起要去寻访什么;“孤磬午长寂,片云寒自深”,中午时分寺院里响起了悠扬的磬声,一片云在寒空中飘荡;“梵庭听鸟语,潭水识禅心”,寺院中鸟儿啼鸣,我倾听着这声音,潭水中映出了我的心境;“相对还相忆,悠然古树阴”
【注释】 暝色:天色将晚。诸峰:众多山峰。迷离:模糊。霭:云雾。抱琴:抱着琴。随:跟随。暮鸟:傍晚归来的鸟儿。拄策:拄着拐杖。蹑云踪:踏着云雾的痕迹。一林:满山林木。幽赖:幽雅闲适。苍松:苍翠的松树。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是诗人在游览名山名胜时所写。 首句“暝色起诸峰”,描绘出一幅黄昏时分群峰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暝色”指的是天色将晚之时,而“诸峰”则是指周围的众多山峰
诗句释义: 1. 龙山晚眺怀裛枫:在龙山上眺望,心怀裛枫。裛枫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地名。 2. 鲁酒汶阳别,风流何日攀:在鲁地(今山东曲阜)的汶阳分别时,不知道何时还能再相聚。这里的“鲁酒”可能指的是一种饮品或地方特产。 3. 相思千里月,独眺九龙山: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只能望着天上的明月,独自一人望着九龙山。这里的“九龙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指山脉的名字。 4. 鸟宿烟村暝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夜坐翠深阁,春风吹片月(夜坐翠深阁,春风吹片月。) - “夜坐”:在晚上独自坐着。 - “翠深阁”:指绿意盎然且深远的阁楼。 - “春风”:春天的风。 - “片月”:一弯新月。 - “相对影俱闲”:彼此的影子都很悠闲。 - 湖水照如雪,梅花寒在山(湖水照如雪,梅花寒在山。) - “湖”:指湖泊。 - “水”:湖水。 - “照如雪”:形容月光皎洁如雪。 - “梅花”:指梅花。
注释: 晚过忍草庵,登上贯华阁,怀念邹豫章、吴裛、枫鲍若洲 逸响发樵歌,寻僧到绿萝。 虚堂悬木杪,幽径入云窝。 一眺群山远,青苍落日多。 烟霞人不见,室迩奈情何。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晚过忍草庵,登上贯华阁”,表明了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在忍草庵和贯华阁之间。这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联“逸响发樵歌,寻僧到绿萝。”
笠泽湖 水势吞吴越,微茫寒雾多。四围盘碧嶂,一气滚苍波。 洲渚连天远,风帆带雨过。襟怀添浩荡,鼓枻发长歌。 【翻译】: 笠泽湖的水势浩瀚无边,笼罩着吴越之地,四周环绕着青翠的山峦,一片苍茫,寒雾缭绕。湖水与四周的山峦相连,远处的水天相接,风帆在风雨中驶过。心胸豁然开朗,心情更加开阔,于是挥桨击水,唱起了悠扬的长歌。 【注释】: 1. 笠泽湖:古湖泊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2. 吞吴越
注释: 春色来到了松关,樵夫们追逐小鸟归来。 飞来一片月光,照亮了万重山峦。 疏影在梅花中乱舞,石阶上寒香飘荡。 可能当夜深人静,我们一同攀爬幽静的山冈。 赏析: 此诗以“梅”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春色已至,松门开放,樵夫们追逐鸟儿归来。月光如片飞来,照亮万重山峦。疏影与梅花相映,寒香在石阶上弥漫。诗人可能打算在月色朦胧之夜,与朋友一起攀登幽静的山冈,共度美好时光。全诗通过对梅、月
注释:在松树和竹子的旁边结上茅草庵,青山上种下的是棉田。 僧人闲来汲水出门去,月亮高挂在空潭上,云彩飘浮在天空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第一句“静结茅庵松竹边”,表现了诗人在松竹掩映的小茅庵里过着清静的生活。第二句“青山锄作种棉田”,则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心态,他像农民一样在青山间开垦出一片棉田。第三句“僧闲汲水出门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注释】 宿:投宿。禅床:僧人坐禅打坐用的木制长凳。飞来:飘然而至。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作者时年五十四岁。诗人在白鹤道院过夜,宿处有梅花相伴,因此写下了这首小诗。首句说“老向云山恋故乡”,表明自己虽然身在云山,却时时思念着故土;次句说自己在梅花的陪伴下,卧在禅床之上,进入了梦乡。三、四两句写梦境:那飘然而至的松间月,仿佛是故人的信使,它把故人赠予的香火带给了你
【注释】 三月三: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三月三是龙的生日。游惠山:在无锡的名胜古迹之一。即事:写眼前所见所感之事。其一:第一首诗。浮生:指人生。须鬓:胡须和头发。如旧:像过去一样。载酒峰前:载着美酒登上山峰。又一年:又是一年的光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惠山时的观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三月三游荡画船,龙山龙塔望依然”,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三这天,荡舟于画船之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荷塘景色的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 第1句:“波光如镜映芙蕖,蟹舍垂杨返照余。” - 波光如镜:形容水面上的波纹像镜子一样明亮。 - 芙蕖:荷花的别称。 - 蟹舍垂杨:指荷叶上挂着露水,像是螃蟹的小窝和柳树的影子。 - 返照:夕阳照射,这里用来形容夕阳的余晖洒在荷叶上。 第2句:“仿佛鹅湖风渐急,一帆秋水网银鱼。” - 仿佛:好像、似乎。 - 鹅湖
【赏析】 《宿惠山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烹泉人卧迟”,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宁静幽美的夜景图,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寺院之中。第二句“夜火叩僧阁”,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侣们在夜间点燃篝火、敲钟打鼓以报平安的场景。第三句“山鸟栖未安,惊飞松子落”,则生动地描绘了山林中的鸟儿因惊吓而惊慌失措的情景。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寺院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注释: 梁溪:即梁溪水,源出江苏无锡西南,流至苏州东折而入太湖。晚眺:傍晚时分眺望。 溪流:指梁溪水。日易斜:太阳渐渐西斜。疏树:稀疏的树木。寒声起:冷风的声音在树林中响起。一鸟:一只鸟。逐云归:跟随着白云归来。去不已:离去不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