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当年,想缡结汾阳而后,驰驱万里,拚送夫君,雾鬓冷清辉,犹疑宝瑟分飞,别来无恙;
秋声何在,正槎浮海上之时,缥缈三山,召还仙子,霓裳翻苦调,只恐琼楼深处,高不胜寒。

【注释】

郭夫人:唐玄宗时,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宠妃杨贵妃有一段恋情。玄宗晚年荒于政事,朝政腐败,奸臣当道,杨国忠等擅专大权,使国家处于动乱不安之中。安禄山乘机起兵反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在途中被儿子李亨追召回长安,即“马嵬坡”赐死杨贵妃。

(1)“春梦当年”三句:写诗人思念妻子的情景。想当年,夫妻恩爱如丝缕;结缡(古礼,男子二十而冠)后,相依为命,共同生活。驰(骑马)驱万里,送君千里之外,指诗人被迫离家远行。拚(舍弃),坚决。夫君,指妻子或妻子的丈夫。汾阳,唐王皇后姓薛,封汾阳郡王。后唐庄宗李存勖死后,其母养子李从珂即位,是为唐废帝。李存勖曾娶郭淑妃,郭淑妃即郭夫人之妹。

(2)“雾鬓冷清辉”三句:写妻子怀念自己的心情。雾鬓,指女子的鬓发被风吹得蓬松散乱,形容头发凌乱。清辉,明亮的光芒。分,分别。宝瑟,琴名。这里用典,指琴瑟和鸣。分飞,《古诗十九首》中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句子,意指分离。

(3)“秋声何在”三句: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槎(chá音差),筏子。海上,泛指南海。缥缈(piāo xiǎo音漂笑),形容云烟缭绕、飘渺不定的样子。三山,即蓬莱山、方丈山和瀛洲山,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召(zhào音照),召唤。仙子,仙女。霓裳,彩虹般的衣服,这里代指仙女。苦调,悲苦的音乐,这里借喻妻子的哀怨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全词通过写丈夫的游宦在外,以及妻子的相思怀念,表达了对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命运的同情。

上片着重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及离别的痛苦心情。“春梦当年”二句,回忆夫妻恩爱时的美好时光。“驰驱万里”,点出丈夫远游的缘由。“拚送夫君”两句,写妻子为了丈夫远游,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忍受着别离的痛苦。这两句既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命运的同情。“雾鬓冷清辉”三句,写妻子怀念丈夫时的心情。“雾鬓”二句是说妻子的头发被风吹散,显得苍凉凄清,如同宝瑟发出的清冷声音。这四句既刻画出妻子的形象,又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冷氛围。“别来无恙”两句,写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挂念。“别来”二句是说自从丈夫离家以来,妻子一直担心他的安危。这两句既表达了妻子的关切之情,也透露出她对丈夫的爱恋之心。

下片着重写妻子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秋声何在”二句,写妻子在秋风萧瑟之际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秋声”二句是说秋天的声音在哪里?秋风吹过三山,传来了丈夫召唤仙女的消息。这两句既写出了妻子对丈夫归来的殷切期盼,又烘托出她内心的喜悦之情。“缥缈三山”二句,写妻子想象中的仙境生活。“缥缈三山”二句是说三座神仙居住的山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里的“三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东游碣石,与燕人筑城置酒……因渡江,至湘山祭,望虞舜葬于九嶷山下。”《水经注·湘水》曰:“南流至九嶷山下。”《太平寰宇记》引《博物志》:“舜葬苍梧九疑,发视之如有光。”因此“缥缈三山”也即指神话传说中的九疑山。“召还仙子”二句,想象中的仙境生活。“霓裳翻苦调”二句是说仙女身着霓裳羽衣,弹奏着悲伤的乐曲。这两句既描绘出了仙女的形象,又表现出她内心的情感。末句“只恐琼楼深处”二句,设想丈夫归来时的情形。琼楼深处,即仙境深处,指九嶷山。高不胜寒,指九嶷山上云雾缭绕,寒冷无比。这句既是实写九嶷山的险峻,又是虚写丈夫归来的艰难。

全词采用比兴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写了一对夫妻的离愁别恨以及他们相互牵挂的心声。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逼真,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词人的艺术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