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芬是太冲女弟,篇翰雍容,忍竟抛玉轴牙千,蓦归天上;
仲姬为松雪夫人,瑟琴静好,恨不起珠冠羽帔,同到江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理解所包含的景物形象,然后结合写作背景、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本诗前两句写左芬和仲姬两位美女,后两句写她们的丈夫王羲之。“忍竟抛玉轴”是说左芬被司马睿强行嫁给了王羲之;“恨不起珠宫羽阙”是说仲姬因不堪受辱而被逼投江自尽。“天上”与下文“江南”“玉轴”与“玉簪”相照应。第三句中的“女弟”指左芬。第四句中的“松雪夫人”指仲姬。第五句中的“玉簪”指左芬的首饰。第六句中的“珠冠羽帔”是说仲姬被逼投江自尽。第七句中的“同到江南”指仲姬和左芬都投水自杀。整首诗运用典故,抒发诗人的哀痛之情。
【答案】
①左芬: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妻子,字茂弘、太冲女弟。②仲姬:指王羲之的妻子谢道韫,字令姜。③玉轴:指左芬的头饰。④珠冠羽帔:指仲姬的头饰。⑤玉簪(zhen):指左芬的首饰。⑥江南:泛指江边、河滨之地。⑦玉轴、玉簪:代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译文:
左芬是王羲之的女弟,文章翰墨雍容,忍受着终于抛下了头上的玉钗和身上的丝绢,突然回到了天上。
仲姬是王羲之的妻子,弹奏着瑟琴,静静地好,恨得不能拿起头上的珠冠和身上的羽帔,和丈夫一道到了江南。
赏析:
这首诗以“沈夫人”为题,写的是左芬和仲姬的悲剧故事。全诗共八句,前三句写左芬的美貌与才华;中间四句写仲姬的美貌与才情,她被逼投江自尽;最后一句写两人共同投江而死。
第一句“沈夫人”点明题面。左芬是王羲之的妻子,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人们称他为“书圣”。王羲之有妻七人,而最出名的是三夫人,即大夫人郗璿、二夫人卫铄、三夫人谢道韫。谢道韫是西晋著名文学家谢安之侄女,出身于名门望族。她聪明过人,博学多才,工诗善文,尤精音乐,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谢道韫不仅才貌出众,而且性格刚烈,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她与堂兄谢安齐名,并称为“大小谢”,是当时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第二句“篇翰雍容”是对左芬的赞词。“篇翰”指的是诗文,“雍容”形容态度从容大方。“忍竟抛玉轴牙千”是说,左芬被司马睿强行嫁给了王羲之;“恨不起珠宫羽阙”是说,仲姬因不堪受辱而被逼投江自尽,“抛玉轴牙千”指抛下华丽的头饰与丝绢,“恨不起珠宫羽阙”指因不愿屈服而跳进长江。这两句用典,借古喻今,暗指东晋时权贵专横,妇女无自由可言。
第三句“仲姬为松雪夫人”,是对仲姬的赞誉。“松雪”是指松雪斋,相传是王羲之的书斋,“夫人”则指王羲之妻子谢安的女儿谢道韫。“瑟琴静好”指弹琴吟诗,“恨不起”指不愿再受屈辱。
第四句“恨不起”承第三句而来,意谓仲姬被逼投江自尽。“起”,从……处起身或开始。
第五句“玉簪(zhen)”指代左芬的首饰。“恨不起”与第三句“起”相呼应:“珠冠羽帔”指头上的珍珠帽子和羽毛衣服。这两句用典,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楚汉战争的故事,来比喻仲姬被迫自尽的可悲命运。
最后一句“玉簪、珠宫羽阙”指王羲之后期作品,代指王羲之的作品。《世说新语·汰侈》载:“王君夫(王献之)居在剡(今浙江嵊州),魏时人陈留阮咸诣焉。陶隐居(支遁)往看之。还,语人曰:‘吾昔尝怀土梦思吴越,见此生(指王献之)在剡山阴,临海作乱流长韵,古今难备也。”可见,这里的“玉簪”、“珠宫羽阙”是指王献之的作品。
全诗运用典故,抒情主人公通过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