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积雪连天高,直从平地翻银涛。
银涛一泻数千里,起者忽伏伏者起。
平分气候扼其中,山南常夏山北冬。
名王自古皆桀骜,一朝万马来朝宗。
回花纥草遍中土,甘瓜蒲桃入汉宫。
行人日日度雪岭,夜燃榾柮朝愁冷。
君不见年年盛暑飞雪时,贫贱死生在俄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和语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首联“天山积雪连天高,直从平地翻银涛”,意思是:连绵不断的天山积雪,高得遮没了蓝天,仿佛一直翻到平地上的银波翻滚。“积雪”是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诗人要表达的主题。
颔联“银涛一泻数千里,起者忽伏伏者起”,意思是:那银涛从高处倾泻而下,在流动中忽起忽伏。“泻”字写出银涛奔流之势;“忽伏”写出银涛的起伏变化之大。
颈联“平分气候扼其中,山南常夏山北冬”,意思是:天山南北气候各异,山南是夏日炎炎,而山北却是寒冷刺骨。这一句写天山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气候的差异。
尾联“名王自古皆桀骜,一朝万马来朝宗”,意思是:自古以来,那里的统治者都是桀骜不驯的。如今,却突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长安拜见皇帝。“桀骜”指倔强傲慢,这里形容统治者的威风。
尾联“回花纥草遍中土,甘瓜蒲桃入汉宫”,意思是:遍地开花结着果实,瓜果香甜可口。“回”、“纥”、“蒲桃”三字都写出了西域的特色。
尾联“行人日日度雪岭,夜燃榾柮朝愁冷”,意思是:行人天天都要翻越雪山,晚上点燃火把驱赶寒气,早晨又愁云密布寒冷难当。“度”,“燃”二字写出了旅途之艰辛。
最后两句用飞雪比喻年岁不饶人。“盛暑飞雪”意谓炎热的夏天下起了雪花;“贫贱死生”意谓贫穷或低贱,生命短暂,转瞬之间就结束。这两句以飞雪作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
(1)天山积雪连天高,直从平地翻银涛。
(2)银涛一泻数千里,起者忽伏伏者起。
(3)平分气候扼其中,山南常夏山北冬。
(4)名王自古皆桀骜,一朝万马来朝宗。
(5)回花纥草遍中土,甘瓜蒲桃入汉宫。
(6)行人日日度雪岭,夜燃榾柮朝愁冷。
(7)君不见年年盛暑飞雪时,贫贱死生在俄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