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东来,正艾绿、榴红时节。
拴一幅、蒲帆安稳,津头鼓发。
五日龙舟瓜步水,二分蛾样扬州月。
苦奔波、六十又三年,从谁说。
棠棣树,中年折。
糟糠偶,老年绝。
有多少黄粱待煮,梦魂仍热。
鸿雁一行呜咽雨,鳏鱼两鬓鬅鬙雪。
为何人、挥洒向平芜,盈腔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 午日舟中书感
- 中午的时候,我在船上写下了这份诗作。
- 江水东来,正艾绿、榴红时节
- 江水向东流去,正值艾草(一种植物)绿油油的季节,以及石榴花(红色)盛开的时节。
- 拴一幅、蒲帆安稳,津头鼓发
- 我系好了船帆,使它平稳地在水面上行驶。在码头附近,人们开始敲鼓准备出发了。
- 五日龙舟瓜步水,二分蛾样扬州月
- 五天后我们将参加龙舟赛,从杭州出发前往扬州。扬州有如蛾子般弯曲的月亮。
- 苦奔波、六十又三年,从谁说
- 我经历了长时间的奔波,已经六十多岁,从谁那里得到了这样的体验?
- 棠棣树,中年折
- 就像棠棣树,在我中年时被折断了,象征着人生的挫折。
- 糟糠偶,老年绝
- 糟糠是我晚年的伴侣,但现在已经没有了。
- 有多少黄粱待煮,梦魂仍热
- 有多少等待煮熟的梦想和灵魂还在发热?
- 鸿雁一行呜咽雨,鳏鱼两鬓鬅鬙雪
- 鸿雁排成一行在哭泣,鳏鱼两鬓白发似雪一样白。
- 为何人、挥洒向平芜,盈腔血
- 为什么有人会在这里挥洒着热血,向荒芜之地奋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愤懑的作品,反映了南宋末年民族危亡之际文人的无奈与悲凉。汪元量作为抗元志士,其诗歌往往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奔波劳碌的无奈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通过使用“棠棣”“糟糠”等意象表达了对家庭和个人经历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