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斋清暇,容我疏狂倾翠斝。
晴月如霜,晒破檀梅一萼黄。
烧残画烛,把酒清谈人似玉。
来日扬舲,回首龙山眼共青。
【注释】
饮家伯成:指宋代文士范仲淹,他曾在南康军节度推官任上作《渔家傲》词“洞庭青草湖边秋”句。署中:指官府。
翠斝(jiǎ):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形似竹筒。
檀梅:即蜡梅花,古人以之为寒香清韵。
画烛:用纸裱糊的蜡烛。
扬舲:乘船出游。
龙山:《水经注》载:“江之右岸,有龙山焉。山势若飞龙腾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人以“饮家伯成”自喻,表明自己的心志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全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高洁人格的决心。
上片“官斋清暇,容我疏狂倾翠斝”,起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场合。官斋,即官府的书房。清暇,闲暇无事,指没有公事缠身,可以从容地饮酒解闷。这两句是说,在官府书房里闲着没事做的时候,我就借酒浇愁,尽情地喝几杯吧。“容我疏狂”,是说自己要借酒来排遣内心的烦忧,“倾翠斝”,即倾倒酒杯,这里用“倾”字表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性格。
下片“晴月如霜,晒破檀梅一萼黄”写景抒情。“晴月如霜”是说晴朗的月光像霜一样明亮,照在院中的蜡梅花上,显得格外清冷,而“晒破”则又增添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而且表现出了作者心情的愉悦,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才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怀。“檀梅一萼黄”,指的是蜡梅花已经凋谢,只剩下一萼黄色的花瓣。这里的“一萼”是指花的一片花瓣,“黄”则是形容它的颜色。
“烧残画烛,把酒清谈人似玉”,这两句是说,当夜幕降临,人们纷纷点燃蜡烛开始读书写字时,我独自一人还在喝酒谈论人生哲理。“烧残画烛”,是说蜡烛燃烧到只剩下一点了。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饮酒的畅快,也表现出了夜晚的宁静。“把酒清谈人似玉”,这两句是说,我在喝酒时还不忘思考人生的道理。“人似玉”比喻说话的人像晶莹剔透的美玉一样,这里既是对对方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品格的一种肯定。
结尾“来日扬舲,回首龙山眼共青”,是说明天我将乘船远行,回首望去,曾经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地方依然那么美丽。这里的“扬舲”,指的是扬帆启程,即将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回首”,则是指回顾过去的经历和回忆;“龙山”,即前面提到的龙山,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的“眼共青”则是指彼此眼中的景色都变得清晰起来,仿佛都在向对方告别。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别时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