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既伐纣,乃不立微子。
虽有去恶仁,终失存商义。
夷齐不肯臣,甘作首阳死。
下视莽操辈,欺孤夺幼稚。
汗面亦戴天,特猴而冠耳。
桓公弄兵权,刘裕窃神器。
先生于此时,抽身良有以。
袖手归去来,诗眼饱山翠。
追还圣之清,太虚绝尘滓。
长恨千载心,断弦掩流水。
崔子果何人,赏音乃知此。
与君读此碑,相见一笑喜。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陶渊明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德。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 武王既伐纣,乃不立微子。
- “武王”指的是周武王,”伐纣”是指他消灭了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纣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武王灭掉纣王后,他没有选择让位给纣王的儿子微子,而是自立为新的君主。
- 虽有去恶仁,终失存商义。
- “去恶仁”是指去除纣王的暴政和邪恶,”存商义”是指保留商朝的传统和道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虽然去除了纣王的邪恶,但最终没有保存商朝的道德。
- 夷齐不肯臣,甘作首阳死。
- “夷齐”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贤者,他们不愿意成为周武王的臣下,宁愿饿死在首阳山。这句话表示夷齐宁愿自杀也不愿屈服于周武王。
- 下视莽操辈,欺孤夺幼稚。
- “王莽”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他篡夺了汉朝的政权,建立了新朝。”幼童”是指年幼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向下看那些像王莽这样的权臣,他们欺骗孤儿寡母,夺取他们的孩子作为自己的权力工具。
- 汗面亦戴天,特猴而冠耳。
- “猿”在这里指的是猴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像猴子一样卑贱的动物,也敢于抬头挺胸地面对天空,这显示了他们的自尊和勇敢。
- 桓公弄兵权,刘裕窃神器。
- “桓公”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刘裕”是南朝宋国的皇帝刘裕。这句话的意思是向历史上的齐桓公和刘裕学习,玩弄军事权力,窃取国家的政权。
- 先生于此时,抽身良有以。
- “先生”在这里指的是陶渊明。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那个时候(指三国时期),陶渊明能够抽身退出这个乱世,找到自己的清静之地。
- 袖手归去来,诗眼饱山翠。
- “袖手”是指放下双手,不再参与政治。”去来”是指离开。这句话的意思是放下手中的权力,回到自然的怀抱,欣赏山水的美丽。
- 追还圣之清,太虚绝尘滓。
- “圣之清”指的是圣人的清高品质。”太虚”是指宇宙的空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追求圣人的清高品质,超脱世俗的纷扰。
- 长恨千载心,断弦掩流水。
- “长恨”是指深深的遗憾。”断弦”是指断了的琴弦。”流水”是指流动的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对过去的遗憾和悔恨,就像断了的琴弦,再也弹不出那动人的旋律。
- 崔子果何人,赏音乃知此。
- “崔子”是指唐代诗人崔颢。这句话的意思是询问崔颢是怎样的人,他的才华和诗歌才能如此出众,以至于人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他的赞赏和喜爱。
- 与君读此碑,相见一笑喜。
- “与君”是指作者自己和朋友。”相见一笑喜”是指在读完这首诗后,大家会因为共同的感受而露出笑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如周武王、夷齐、王莽、齐桓公、刘裕等。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诗人表达了他对忠诚、勇气、自尊和自然美的赞美。整首诗风格古朴,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