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寒扫横斜,稀疏开未遍。
烟昏雨毛空,标格终微见。
吴姬风鬓乱,睡色馀妒面。
谁令种性香,风味极不浅。
道人三昧力,幻出随意现。
塞管玉纤寒,无劳写哀怨。
【注释】:
仁老:即苏轼,时为杭州通判。
墨梅远景见寄:用墨画的梅花远望可见。
荒寒:荒凉寒冷。
横斜:倾斜。
疏:稀疏。
烟昏雨毛空:烟雾迷蒙,雨后花叶脱落。
标格:品格。
终微见:终究隐约可见。
吴姬:吴地的歌妓。
风鬓乱:风吹乱了头发。
睡色:睡意。
馀妒面:还带着几分娇羞的面庞。
谁令:是谁使……
种性香:种下梅花的本性。
三昧力:佛家语,指佛的智慧与力量。
塞管:古代一种吹奏乐器,这里比喻梅花。
玉纤:洁白如玉的手,这里代指手执笛子的人。
无劳写哀怨:不必写哀怨之词。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应杭州通判任上友人所赠墨梅图而作的两首七言绝句之一。诗中描绘了墨梅的形态、色彩及其神韵,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独特个性的理解和喜爱。
开头两句“荒寒扫横斜,稀疏开未遍”,点明了墨梅所处的环境和生长状态,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氛围。诗人通过“荒寒”和“扫横斜”的描写,将墨梅置于一片荒凉冷落的环境中,突出其孤独、清高的特点。同时,“稀疏开未遍”又暗示了墨梅尚未完全绽放,展现出一种含蓄、期待的美感。
接着两句“烟昏雨毛空,标格终微见”,则进一步描绘了墨梅在烟雨朦胧中的朦胧美。诗人运用“烟昏”和“雨毛”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飘渺的氛围,使墨梅显得更加神秘、迷人。同时,“终微见”既表达了对墨梅尚未全然展开的遗憾,也暗含了对其尚待发掘的潜力的赞美。
接下来四句“吴姬风鬓乱,睡色馀妒面”,则转向描绘歌伎的形象。诗人通过对“吴姬”的外貌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她们的美丽和娇媚。然而,“风鬓乱”却透露出一丝疲惫和倦怠的气息,使得原本娇媚的形象变得有些许失真。这种反差使得墨梅显得更加脱俗、超然。
接下来的两句“谁令种性香,风味极不浅”,则是对墨梅特性的赞美。诗人认为墨梅之所以能够散发出香气,是因为其内在的品质和特质。这里的“谁令”既表示赞叹,又有质疑之意,似乎在询问是谁让这朵梅花具有如此芬芳的品质。而“风味极不浅”则进一步强调了墨梅的独特之处,使其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得。
最后两句“道人三昧力,幻出随意现”,则是对墨梅神奇之处的揭示。诗人通过“道人三昧力”这一佛教用语,赋予了墨梅以神秘的色彩和力量。而“幻出随意现”则意味着墨梅的出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随意的产物。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使得墨梅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
整首诗歌以墨梅为主题,通过对墨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以及与歌伎形象的对比,展现了墨梅的独特魅力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使得墨梅的形象鲜活而又不失高雅。同时,诗歌中蕴含着对墨梅独特个性的赞赏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