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才如天骥,超绝气逸群。
低摧簿书中,一笑置勿论。
我如剪翎鹤,俯啄穷朝昏。
生涯无窖子,乞食尝扣门。
但为口腹累,乖隔如参辰。
此夕复何夕,共宿湘山云。
境清藏胜气,情高发幽欣。
天风吹笑语,乞与人间闻。
念公翰墨场,少年策奇勋。
世味如嚼蜡,喜著磨衲裙。
裴公师黄檗,圆泽友李憕。
因法偶相逢,则以法为亲。
安知我与子,夙昔非弟昆。
吾闻三生石,曾歌旧精魂。
他年葛洪陂,相寻定烦君。
先当理故事,过山寻老仁。
要同夏口村,发瓮惊前身。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同游云盖分题得云字(第一句):我们一同游览云盖山,分题时我取了个“云”字。
注释:云盖山是李白与友人共同游览过的地方。
公才如天骥,超绝气逸群(第二句):你的才华如同天上的神马一样,超越世俗,独一无二。
注释:“天骥”是对神马的赞美,形容人的才能卓越出众;“气逸群”则强调了超凡脱俗的特点。
低摧簿书中,一笑置勿论(第三、四句):你总是被繁琐的文书所困扰,却能以一笑置之,不去深究。
注释:这里的“簿书”指的是官府的文书工作,“勿论”意为不必去管。
我如剪翎鹤,俯啄穷朝昏(第五至第八句):而我就像一只剪掉羽毛的鹤,在贫穷的生活中挣扎,直到太阳落山。
注释:“剪翎鹤”比喻自己像剪掉羽毛后仍无法飞翔的鹤,“俯啄穷朝昏”则描绘了自己生活的艰辛。
生涯无窖子,乞食尝扣门(第九至第十二句):我的一生中没有积蓄(窖子),常常挨家挨户乞讨为生。
注释:“生涯”指一生的生活,“窖子”指储蓄或积蓄,“扣门”即敲门求食。
但为口腹累,乖隔如参辰(第十三、十四句):只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劳苦,这种生活与参星、商星那样遥远而分离。
注释:“乖隔”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参星”、“商星”都是二十八宿中的恒星,古人认为它们距离遥远。
此夕复何夕,共宿湘山云(第十五句):今晚又是什么日子,我们一同在湘山上住宿?
注释:“共宿”指一同住宿,“湘山”是指湘山寺。
境清藏胜气,情高发幽欣(第十六、十七句):这里环境宁静清幽,让我感到愉悦和欣慰。
注释:“胜气”指美好的气息,“幽欣”指内心的愉悦。
天风吹笑语,乞与人间闻(第十八句):天风吹动笑声,似乎可以飘入人间,让人聆听。
注释:这里的“风”可能是指自然的风,也可能寓意着某种力量或影响,使得欢笑之声得以传播。
念公翰墨场,少年策奇勋(第十九、二十句):想到你在翰墨场中挥洒才情,年轻时就建下非凡的功勋。
注释:“翰墨场”指的是文人学士聚集交流的场所,“策奇勋”指谋划出杰出的功绩。
世味如嚼蜡,喜著磨衲裙(第二十一句至第二十三句):世间的滋味就像吃蜡一般乏味,我却喜欢穿着磨破的衲衣。
注释:“嚼蜡”形容食物无味,难以下咽;“磨衲裙”则是说穿着磨损的衲衣,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
裴公师黄檗,圆泽友李憕(第二十四句至第二十五句):裴公曾拜谒黄檗禅师学习佛法,圆泽也与李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注释:这里的“裴公”可能是指裴休(唐代僧人、学者),他曾师从黄檗禅师;“黄檗”是禅宗寺院之一;“李憕”是唐代僧人,与圆泽有交往。
因法偶相逢,则以法为亲(第二十六句):因为偶然相遇,我们相互尊重佛法,视之为亲近之物。
注释:“因法偶相逢”表示偶然的机会使他们相遇,“则以法为亲”则是说他们因此视佛法为重要的事物。
安知我与子,夙昔非弟昆(第二十七、二十八句):又怎么能够了解我和您不是兄弟呢?
注释:“夙昔”指过去的日子,“弟昆”则是对兄弟姐妹的亲切称呼。
吾闻三生石,曾歌旧精魂(第二十九、三十句):我听说三生石上记载着前世的记忆,也曾在那里歌唱过。
注释:三生石是传说中的一种石头,据说它记录着人的前世今生。“旧精魂”则是指过去的精神和魂魄。
他年葛洪陂,相寻定烦君(第三十一、三十二句):他年我们再相聚于葛洪陂,那时请您一定要来烦扰我。
注释:葛洪陂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西吉安市。“相寻”表示再次相聚;“烦君”则是希望对方不要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