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注经宗两角,那问虚舟移夜壑。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
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

牛车注经宗两角,那问虚舟移夜壑。

注释:牛车在注经修道,那是两角的,那又何必问渡海的小舟,能移过夜壑?这是说,修行的人专心向内,不问世事。

竹间扫除闻击声,戏作伽陀歌独脚。

注释:在竹林中扫除,听到击磬的声音,于是即兴作歌,用单音韵唱出一首独脚的佛曲。这里以击磬为喻,说明修行人超脱物我,心无外物,随处皆可修行。

心波不兴类古井,情缘脱尽如遗箨。

注释:心境不起波动,如同一口枯井;情感缘分已经脱尽,如同一片遗落的荷叶。这里描绘了修行人的心境和情感。

高笑痴儿倚富贵,危如乳燕方巢幕。

注释:嘲笑那些迷恋权势富贵的人,就像刚筑起巢穴的乳燕一样岌岌可危。这比喻了修行人对世俗荣华富贵的不屑一顾。

已办山藤待湖月,不把芒鞋穿聚落。

注释:已经准备好了山中的藤杖,等着湖上的月色。不再穿着芒鞋走遍四方。这里的“芒鞋”指僧人的鞋子,表示修行人对尘世的超然。

安知沙门自有体,全象纷然众盲摸。

注释:怎么知道僧人有他自己的境界呢?众生都像一群盲目摸索的人。这里的“纷然”形容众生众多、混乱。

要之行藏不属人,手自安然随展握。

注释:要知道,修行人的行为举止不属于凡人,他可以随意地展开手掌。这里的“展掌”比喻修行人的自由自在和洒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僧的赞美。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高僧超然物外的修行境界的赞赏。首联写高僧专注于修道,不受世俗诱惑;颔联以击磬喻禅,表现其超然物外;颈联以竹影比高僧,形象地展示了他的孤独与坚韧;尾联写高僧超脱俗世,不被世俗所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