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扰自兹深隐,寂寞相与沉冥。
淡泊既谐真性,恬颐复顺生经。
【注释】
烦扰自兹深隐,寂寞相与沉冥:烦扰从这开始,深藏在山林之中,和寂寞一同沉入深深的冥思。
淡泊既谐真性,恬颐复顺生经:淡泊已经和谐了本性,恬静颐养顺应了生命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幽寂的山寺中,对禅理佛性的体悟。首联“烦扰自兹深隐”,说明自己是从烦恼中来,到山中隐居,摆脱俗事;二句“寂寞相与沉冥”,表明自己和寂寞同处,进入了一种冥思的境地。三、四句“淡泊既谐真性,恬颐复顺生经”,说明自己的心地已经淡泊,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境宁静,身体得到保养。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尘世烦扰已感到厌烦厌倦,于是来到这深山古寺,寄情于清冷寂静的自然景物中。这种环境使诗人感到身心舒畅,心情宁静。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五、六两句“淡泊既谐真性,恬颐复顺生经”,意思是说淡泊之心已经和人的本性完全协调一致了,安于恬静的心态又能够顺应生命的道理。这里的“淡泊”是指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真性”指人的天性本真的存在,“恬颐”即恬静的神态,“生经”指的是人的生命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