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心有罅隙,甘受梦幻缚。
我念无异相,魔外分遮莫。
初缘五欲囚,乃得入禅乐。
自喜如弄猢,旁观胆先落。
注释: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 其五
汝心有罅隙,甘受梦幻缚。
我念无异相,魔外分遮莫。
初缘五欲囚,乃得入禅乐。
自喜如弄猢,旁观胆先落。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死、梦境和禅悟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人心中的缝隙、欲望和恐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体验。诗人在诗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人的内心如果存在缝隙,就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束缚,从而无法真正地自由地体验和感受生活。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诗歌的结构上,诗采用了问答的形式,通过问答的形式,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诗中的问答形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深远。诗人通过对内心缝隙、欲望和恐惧的描述,以及对禅悟的探讨,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本质的理解。诗人认为,人生的本质是充满矛盾和挑战的,而只有通过克服内心的缝隙,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这种观点虽然有些悲观,但却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