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州古岩畺,据江以为堑。
五管此最遥,按部驻亦暂。
勾当军事毕,江船欲东帆。
论程尚逾千,计月已盈三。
十万大砚山,两岸排成磡。
参差谁位置,玲龙匪雕錾。
绝似金锡镕,猝投寒水蘸。
遂使天工成,不受人力欠。
空洞能藏舟,通罅亦系缆。
岩怪心屡惊,穴多目费瞰。
屏列滴苍翠,深青或扬绀。
吾乡得其一,吟者必泛滥。
叹此奇峰多,蛮荒自埋陷。
屈指古画家,未见亦可憾。
归途抵胜游,已足系思念。
况有木棉花,千树极红艳。
野庙鹧鸪啼,深林苦竹暗。
落日西山平,春风一江澹。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邕江舟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邕州古岩畺,据江以为堑。
    【注释】“岩畺”指的是岩石,“江以为堑”则是指江流将岩石分割成堤岸。
  2. 五管此最遥,按部驻亦暂。
    【注释】“五管”可能是指古代的五岭地区,这里用来形容距离的遥远;“按部驻亦暂”意味着虽然驻扎时间短暂但意义重大。
  3. 勾当军事毕,江船欲东帆。
    【注释】“勾当军事”可能指处理完军事事务,“江船欲东帆”则是说准备乘船东去。
  4. 论程尚逾千,计月已盈三。
    【注释】“论程”可能是指路程或里程,而“计月已盈三”表示已经过了三个月。
  5. 十万大砚山,两岸排成磡。
    【注释】“十万大砚山”可能是夸张的说法,形容山峦连绵如巨大的砚台;“两岸排成磡”则是指岸边的岩石像门槛一样排列整齐。
  6. 参差谁位置,玲龙匪雕錾。
    【注释】“参差谁位置”意指岩石参差不齐,难以辨认其确切位置;“玲龙匪雕錾”可能是指这些岩石仿佛经过精心雕刻而非自然生成。
  7. 绝似金锡镕,猝投寒水蘸。
    【注释】“绝似金锡镕”意指这些岩石与金锡融化后的质地相似;“猝投寒水蘸”则是指它们在寒冷的水中被蘸染。
  8. 遂使天工成,不受人力欠。
    【注释】“天工”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或技艺,而“不受人力欠”则是指自然的力量超越了人类的努力。
  9. 空洞能藏舟,通罅亦系缆。
    【注释】“空洞”可能是指岩石中的空洞;“通罅亦系缆”意指即使是岩石上的裂缝也能用来系船。
  10. 岩怪心屡惊,穴多目费瞰。
    【注释】“岩怪”指的是岩石奇特;“穴多目费瞰”意指洞穴众多让人难以全部看清。
  11. 屏列滴苍翠,深青或扬绀。
    【注释】“屏列”可能是指山石排列的样子;“滴苍翠”形容山石上覆盖着绿色的植被。
  12. 吾乡得其一,吟者必泛滥。
    【注释】“吾乡”可能是指作者的家乡;“吟者必泛滥”意指诗人吟咏时必然会有丰富的想象和表达。
  13. 叹此奇峰多,蛮荒自埋陷。
    【注释】“叹此奇峰多”表达了对如此多奇峰的感叹;“蛮荒自埋陷”则是指这些奇峰在原始蛮荒的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14. 屈指古画家,未见亦可憾。
    【注释】“屈指”意为用手指计算;“古画家”可能是指古代的画师;“未见亦可憾”意指即使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也会觉得遗憾。
  15. 归途抵胜游,已足系思念。
    【注释】“归途”指的是回家的路途;“胜游”可能是指美好的游览经历;“已足系思念”表达了旅途中的满足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6. 况有木棉花,千树极红艳。
    【注释】“况有”可能是表示更添加之意;“木棉花”是南方常见的植物;“千树极红艳”形容木棉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
  17. 野庙鹧鸪啼,深林苦竹暗。
    【注释】“野庙”可能是指远离人烟的寺庙;“鹧鸪啼”是鹧鸪鸟的叫声;“深林苦竹暗”描绘了深林中苦竹的阴影和寂静的氛围。
  18. 落日西山平,春风一江澹。
    【注释】“落日西山平”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春风一江澹”则是指春风拂过江面带来的宁静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广西南宁邕江河段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例如,“绝似金锡镕”、“遂使天工成”、“参差谁位置”等句子都富有形象性和画面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此外,诗歌还通过对各种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切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