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翁本是江南客,老与吴兴斗风格。
一卷分从旧墨林,自染青山上生帛。
历下青山有䧿华,山前原是草窗家。
吴兴清远家何处,碧浪秋蘋自作花。
道人同住鸥波里,为画齐州好山水。
秋色山光尺幅中,西风乡思千馀里。
我曾两载按齐州,湖里荷花水上楼。
七十二泉流不尽,青烟两点䧿华秋。
䧿华山色真奇绝,画意诗情不能说。
螺黛浓描京兆眉,剑锋碧削昆吾铁。
白云如带截林铺,云外单椒翠影孤。
若愁难到双峰下,试看华亭此幅图。
华亭妙笔朝朝见,壁上双峰压吴练。
我今携画到吴兴,惟有秋山大如弁。
何事老人居弁阳,莼鲈想亦感香光。
鸦叉展看何时足,又上城南古道场。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思翁本是江南客,老与吴兴斗风格。”
  • 注释:思翁本是一位江南的文人,晚年却与吴兴的风格相斗。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思翁虽然身处南方,但其艺术创作却深受吴兴地区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一种地域风格的碰撞和融合。
  1. “一卷分从旧墨林,自染青山上生帛。”
  • 注释:一幅画作从旧墨林中来,自染了青山上的布匹。
  • 赏析:这里通过“旧墨林”和“自染”两个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画作的制作过程,既有历史的沉淀,又带有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1. “历下青山有䧿华,山前原是草窗家。”
  • 注释:在历下的青山里,有䧿华的痕迹,其前面曾是草窗家。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䧿华”的提及,暗示了草窗家的所在地,也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性。
  1. “吴兴清远家何处,碧浪秋蘋自作花。”
  • 注释:吴兴的清远家在哪里?碧浪中的秋蘋自成花朵。
  •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吴兴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秋蘋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1. “道人同住鸥波里,为画齐州好山水。”
  • 注释:道人与我同住在鸥波里,为齐州的山水画增添光彩。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道人和诗人共同生活的场景,以及他们合作创作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表达了齐州山水画的美好愿景。
  1. “秋色山光尺幅中,西风乡思千馀里。”
  • 注释:秋色和山光在一幅画中展现,西风吹动着我的乡愁,千丝万缕延绵千里。
  • 赏析:这句诗以“尺幅中”的构图,展现了秋色山光的美丽,而“千餘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1. “我曾两载按齐州,湖里荷花水上楼。”
  • 注释:我曾在齐州停留过两年,湖里的荷花和楼上的风景让我流连忘返。
  • 赏析:这句诗回忆起了在齐州的一段美好经历,通过描绘湖中荷花和楼上景色,传达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之情。
  1. “七十二泉流不尽,青烟两点䧿华秋。”
  • 注释:七十二泉的水流不息,青烟袅袅中点缀着䧿华秋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七十二泉的描绘,展现了齐州的自然美景,而“两点䧿华秋”则是对秋天特有景色的细腻捕捉。
  1. “䧿华山色真奇绝,画意诗情不能说。”
  • 注释:䧿华山色真是奇特绝伦,画中蕴含的诗意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 赏析:这句诗赞叹了䧿华山的壮丽与神奇,同时表达了对画作所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感慨。
  1. “螺黛浓描京兆眉,剑锋碧削昆吾铁。”
  • 注释:用浓郁的螺黛描绘京兆人的眉毛,剑锋般的剑刃削去了昆吾铁的锋芒。
  •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将京兆人的坚毅与昆吾铁的锋利相结合,展现了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1. “白云如带截林铺,云外单椒翠影孤。”
  • 注释:白云如同腰带般环绕着树林铺展,云层之外只有一株孤零零的单椒树。
  • 赏析:这句诗通过“如带”“截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若愁难到双峰下,试看华亭此幅图。”
  • 注释:如果忧愁难以到达双峰之下,那就请看看这幅华亭的画作。
  • 赏析:这句诗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双峰之下无法到达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画作的艺术价值和吸引力。
  1. “华亭妙笔朝朝见,壁上双峰压吴练。”
  • 注释:华亭的画作每天可见,墙上的双峰如同吴地的练子一般威严。
  •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华亭画作的精美与高超技艺,同时将双峰与吴地练子相提并论,展现了吴地文化的底蕴。
  1. “我今携画到吴兴,惟有秋山大如弁。”
  • 注释:我现在带着这幅画作来到吴兴,这里的秋山比弁还要壮观。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吴兴秋山美景的赞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画作带给他的视觉震撼。
  1. “何事老人居弁阳,莼鲈想亦感香光。”
  • 注释:为何老人会选择居住在弁阳?莼菜和鲈鱼想必也是受到了香光先生的感动。
  • 赏析:这句诗探讨了老人选择居所的原因,可能是受到香光先生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莼菜和鲈鱼的喜爱以及对香光先生的敬仰之情。
  1. “鸦叉展看何时足,又上城南古道场。”
  • 注释:乌鸦展开翅膀时何时才能满足?又走上城南古道场。
  • 赏析:这句诗以乌鸦展翅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踏上了前往城南古道场的旅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