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皇曾列素女图,虞帝欲观古人像。
禹铸神奸贡牧金,康模酗酒丰侯相。
周官设色之工五,画绘由来有专尚。
彼时蒙恬笔未制,安得中山管城样。
不知渲染用何物,藻火山龙授师匠。
指头作画旧谱希,巧者未述知者刱。
吾家贤甥罢官久,玉桂国中少倚仗。
林泉高致颇轶伦,往往得钱扫屏幛。
入春放溜始归来,啜粟承欢北堂养。
田园松菊纵荒芜,且免折腰走俗状。
萧晨访我梅会里,小艇恰乘新水涨。
开颜并对竹垞竹,一技尤精难比伉。
先施淡墨后浓墨,食指兼需巨擘将。
有时爪痕抽药苗,有时指节成花当。
雪禽不数唐希雅,风蝶何殊秦友谅。
少焉涤砚写山水,茅屋苔矶雅清旷。
斯须涌出八九峰,瀑布飞流树穿浪。
钉头鼠尾信手皴,程奕屠希见惆怅。
漆园以指喻非指,天地一指巧相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和吴子野画竹歌》。下面将逐句进行解释:
- 轩皇曾列素女图,虞帝欲观古人像。
- “轩皇”指的是黄帝(轩辕氏),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古代文明。
- “素女”在古代传说中是一位擅长绘画的女性,这里指代历史上著名的画家或艺术家。
- “虞帝”是指舜帝,他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君主,以仁德著称。
- “古人像”指的是古代人的形象或作品,可能是指古代人物的画像或者是古代艺术作品。
- 禹铸神奸贡牧金,康模酗酒丰侯相。
- “禹铸神奸”指的是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了神灵的参与和智慧的运用。
- “贡牧金”指的是向国家献纳贡品或者缴纳税银的行为,可能是指在古代社会的经济体系中,人们需要通过贡献来获取财富。
- “康模酗酒”指的是康王沉迷于饮酒,导致国政混乱,这里可能是在讽刺当时的统治者荒淫无度。
- “丰侯相”指的是富足的诸侯,可能是指一些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的贵族。
- 周官设色之工五,画绘由来有专尚。
- “周官设色之工五”指的是周朝时期的官职制度中有五个与绘画相关的职位,这反映了当时对艺术的重视。
- “画绘”指的是绘画技艺或者绘画作品,这里强调了绘画的重要性和价值。
- “专尚”指的是专门推崇或者重视某项技艺或者某种风格。
- 彼时蒙恬笔未制,安得中山管城样。
- “蒙恬”指的是汉代将领蒙恬,他曾参与修建长城,并以其军事才能著称。
- “笔未制”指的是蒙恬还没有开始创作绘画,这里表达了对蒙恬尚未成为画家的遗憾。
- “中山管城”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管仲,他擅长理财和治理国家,被誉为“管鲍之交”。
- “安得中山管城样”表示如何才能得到管仲这样的绘画技艺呢?
- 不知渲染用何物,藻火山龙授师匠。
- “渲染”是指绘画中的着色和过渡技巧,这里可能是指绘画过程中使用的颜料和技法。
- “藻山”指的是美丽的山峰,这里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
- “火龙”可能是指火焰或者雷电等自然现象,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绘画中的火焰效果。
- “授师匠”指的是传授技艺给师傅或者老师,这里可能是指学习绘画的人向大师求教。
- 指头作画旧谱希,巧者未述知者刱。
- “指头作画”指的是用手指进行绘画,这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方式,可能是指用手指绘制的作品。
- “旧谱希”指的是稀少的、古老的谱系,这里可能是指用手指作画的方式已经很少见了。
- “巧者”指的是聪明或者技艺高超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那些擅长用手指作画的人。
- “知者”指的是懂得或者了解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那些能够欣赏用手指作画的人。
- 吾家贤甥罢官久,玉桂国中少倚仗。
- “贤甥”指的是家中有才学的年轻人,这里可能是指苏轼的弟弟苏辙。
- “罢官久”指的是长时间被罢免官职,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到岭南。
- “玉桂国中”指的是岭南地区,这里可能是指苏轼所在的地理位置。
- “少倚仗”指的是没有依靠或者支持,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在岭南时期的生活状态。
- 林泉高致颇轶伦,往往得钱扫屏幛。
- “林泉高致”指的是追求自然山水的境界,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对山水画的热爱。
- “轶伦”指的是超越同辈或者超越一般水平,这里可能是指苏轼的山水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往往得钱”表示经常能够得到金钱,这里可能是指苏轼为了创作山水画而花费了金钱。
- “扫屏幛”指的是清除屏风上的灰尘,这里可能是指清除了山水画上的灰尘以便欣赏。
- 入春放溜始归来,啜粟承欢北堂养。
- “入春放溜”指的是春天到来时开始外出散步或游玩,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在春天时开始回到家乡。
- “啜粟”指的是品味食物,这里可能是指品尝家乡的食物。
- “承欢北堂养”指的是在家中享受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在家中得到了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 田园松菊纵荒芜,且免折腰走俗状。
- “田园松菊”指的是乡村的松树和菊花,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在乡村时期的生活状态。
- “纵荒芜”表示即使荒芜也不改变,这里可能是指乡村虽然荒凉但仍然保持着自然的美丽。
- “且免折腰走俗状”指的是避免弯腰低头迎合世俗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苏轼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萧晨访我梅会里,小艇恰乘新水涨。
- “萧晨”指的是清晨时分,这里可能是指苏轼早起去拜访梅花盛开的地方。
- “访我梅会里”指的是访问我的住所附近的梅花盛开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喜欢赏花。
- “小艇恰乘新水涨”指的是乘坐小舟恰好遇到了水位上涨,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在游览过程中遇到了意外的美景。
- 开颜并对竹垞竹,一技尤精难比伉。
- “开颜”指的是面带微笑,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心情愉悦地欣赏竹子。
- “竹垞竹”指的是竹子丛生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苏轼找到了一个适合写诗的地方。
- “一技尤精难比伉”指的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特别精通而且难以与其匹敌,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在书法方面有着卓越的造诣。
- 先施淡墨后浓墨,食指兼需巨擘将。
- “先施淡墨后浓墨”指的是先用淡墨勾勒然后再用浓墨加强,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绘画时的技巧和方法。
- “食指兼需巨擘将”指的是使用食指也需要大手笔的画家,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 有时爪痕抽药苗,有时指节成花当。
- “爪痕抽药苗”指的是用手指留下的痕迹像是在抽取药物生长的小苗,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时留下了自己的独特印记。
- “指节成花当”指的是手指的关节处形成了花朵的形状,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时巧妙地运用了手指的动作和姿态。
- 雪禽不数唐希雅,风蝶何殊秦友谅。
- “雪禽”指的是白色的鸟儿,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之一。
- “唐希雅”指的是唐代的文人墨客,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受到唐诗的影响而创作出具有古典韵味的作品。
- “秦友谅”指的是秦代的友人,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受到秦代文化的影响而创作出具有历史底蕴的作品。
- 少焉涤砚写山水,茅屋苔矶雅清旷。
- “少焉”指的是片刻之间,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时的专注和投入。
- “涤砚写山水”指的是用砚台清洗后重新书写山水画,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清洗砚台后重新创作山水画。
- “茅屋苔矶”指的是简陋的茅屋旁边长满了青苔的石头,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寻找到了一处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创作环境。
- “雅清旷”指的是雅致清新空旷,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的空间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 斯须涌出八九峰,瀑布飞流树穿浪。
- “斯须”指的是片刻之间,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创作时的迅速和果断。
- “涌出八九峰”指的是迅速地涌现出许多山峰,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画纸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山景元素。
- “瀑布飞流”指的是水流急速下落,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画纸上描绘出了瀑布的场景。
- “树穿浪”指的是树木穿梭在波浪之中,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画纸上表现出了水流与树木相互交织的自然景观。
- 钉头鼠尾信手皴,程奕屠希见惆怅。
- “钉头鼠尾”指的是笔画粗犷如同钉子头和老鼠尾巴一样参差不齐,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在绘画时运用夸张和生动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形态。
- “程奕屠希”指的是程邈和张芝的书法风格,这里可能是指画家受到了这两位书法家的影响而创作出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 “见惆怅”指的是见到后感到惋惜和哀愁,这里可能是指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