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抵木渎,对酒爱晚晴。
际夜泛上沙,俄顷风雨生。
屋东西沟水,㶁㶁阶除鸣。
绳床承漏瓦,三徙仍攲倾。
淫潦昼不已,疾雷暮砰訇。
有蚓蟠青泥,有菌抽黄茎。
置身云光中,湿气易满盈。
老夫留信宿,卧起足疾婴。
其左顿成躄,其右安得𨆪。
推窗览朝霞,散作鱼尾赪。
言辞主人去,净域返水精。
兼旬罢看花,累月不入城。
父母生我来,日月斯迈征。
红尘早插脚,重茧万里程。
虽经侍班联,曾不伺公卿。
既懒著朝靴,兼耻邪径行。
一从罢官后,谁复驱使令。
不妨日蹒跚,坚坐无所营。
吾自著吾书,吾自怡吾情。
不有习凿齿,足蹇春秋成。

春暮看花木渎,夜过上沙连雨不止。

译文:春天傍晚时分我在木渎游览,晚上在上沙度过,突然下起了大雨,一宿未停。

注释:①春暮:春季的傍晚时分。②木渎:地名,今江苏苏州附近。③上沙:地名,今属江苏常熟市。④雨不止:大雨下了一整晚还没有停止的意思。⑤信宿:一宿,一天。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了诗人在春末夏初时节在木渎游览时的所见所闻。首两句写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木渎游览,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第三句写诗人晚上在上沙度过,却突遇大雨。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夜晚在上沙的经历,大雨一直下到一宿未停。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上沙游览时遇到的大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屋东西沟水,㶁㶁阶除鸣。

译文:房子的东面西面都是水沟,台阶上也响起了水滴的声音。

注释:①屋东西沟水:指房屋周围的水沟。②㶁㶁:形容雨声。

赏析:这是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景象。前两句描写了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观,如房屋周围的水沟、台阶上的雨水等。后两句是诗人对这景象的描述,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绳床承漏瓦,三徙仍欹倾。淫潦昼不已,疾雷暮砰訇。

译文:绳床上承载着漏水瓦片,连续移动仍然倾斜不稳。暴雨整天不断,雷电轰鸣声震耳欲聋。

注释:①绳床:用绳子编成的床。②漏瓦:指漏水的瓦片。③欹倾:倾斜不稳。④淫潦:连绵不断的暴雨。⑤疾雷:猛烈的雷。⑥砰訇(hōng):雷声轰鸣。

赏析:这是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景象。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景象,如漏水的瓦片、倾斜的床等。第三句描写了诗人对暴雨的观感,认为它整天不断、持续不停。第四句则是对雷声的描述,强调其猛烈的程度。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有蚓蟠青泥,有菌抽黄茎。置身云光中,湿气易满盈。

译文:有蚯蚓在青色的泥土里爬行,有菌类植物在黄色的茎上生长。我身处于云彩之中,湿气容易弥漫。

注释:①蚓(yǐng)蟠:蚯蚓在泥土里爬行。②青泥:青色的泥土。③菌:真菌类植物,如蘑菇、木耳等。④黄茎:黄色的茎。⑤云光:天空中的云彩,这里比喻为云层中的景象。

赏析:这是诗人在上沙游览时遇到的景象。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在上沙游览时看到的景象,如蚯蚓在泥土里爬行,菌类植物在黄色的茎上生长。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置身于云彩之中,感受着潮湿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上沙游览时遇到的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体验。

老夫留信宿,卧起足疾婴。其左顿成躄,其右安得𨆪。推窗览朝霞,散作鱼尾赪。言辞主人去,净域返水精。兼旬罢看花,累月不入城。父母生我来,日月斯迈征。红尘早插脚,重茧万里程。虽经侍班联,曾不伺公卿。既懒著朝靴,兼耻邪径行。一从罢官后,谁复驱使令。不妨日蹒跚,坚坐无所营。吾自著吾书,吾自怡吾情。不有习凿齿,足蹇春秋成。

译文:老夫留宿在木渎过夜,早晨起来感觉双脚不便,一瘸一拐。推窗观看朝阳,发现阳光洒在水面形成了鱼鳞般的波纹。离开后没有再回来过木渎,而是去了别处游玩。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时光匆匆逝去,我已经离家多年。虽然曾经侍奉过朝廷,但从未伺候过君主。自从罢官以来,再也没有受到他人的驱遣。现在可以自由地走动,不需要拘谨于礼节。我写作书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享受这份宁静。如果没有学习过《左传》的人帮助我,我恐怕不能完成这部作品。

注释:①木渎:地名,今江苏苏州附近。②朝霞:早晨的阳光。③侍班联:指在宫中担任侍卫职务。④重茧千里程:意为经历了很多长途跋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木渎过夜时写的,描绘了他在木渎过夜时的生活和感受。前四句写诗人在木渎过夜时的情景,包括他感到身体不便、推窗看朝阳、离开后又回到木渎等。后四句则是诗人对这段经历的感受和反思,他认为自己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拘于礼节和规矩。整首诗通过对这段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