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霍处士,居涿西山阳。
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黉堂。
六聘节愈坚,义不干侯王。
无端豆田谣,乃受彭祖殃。
纷纭永嘉末,铁骑搂武乡。
伏尸出藏户,系之如驱羊。
杀机本倚伏,善人安可戕。
我来后千载,览古心衋伤。
祠墓久摧没,末由酹椒浆。
緤马白杨树,旋马黄茅冈。

【译文】

昔日有个霍原处士,住涿西山阳。

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黉堂。

六聘节愈坚,义不干侯王。

无端豆田谣,乃受彭祖殃。

纷纭永嘉末,铁骑搂武乡。

伏尸出藏户,系之如驱羊。

杀机本倚伏,善人安可戕。

我来后千载,览古心衋伤。

祠墓久摧没,末由酹椒浆。

緤马白杨树,旋马黄茅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卯年(公元757年)重游六聘山时所作。诗中追忆了唐代著名隐逸之士霍原的生平事迹,表达了作者对霍原的敬仰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首联“昔有霍处士,居涿西山阳”,回顾了霍原的身世背景和居住之处。这里用“昔有”一词,既表明了历史的久远,又突出了霍原的独特地位。霍原,字君明,唐朝时期著名的隐逸之士,他隐居于涿西山阳,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描绘出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

颔联“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黉堂”,描述了霍原弟子众多,他们在霍原的指导下学习成才,建立了自己的学府。这一联展现了霍原深厚的学识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出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

颈联“六聘节愈坚,义不干侯王”,表达了霍原对权势的不屑一顾以及对道德的坚守。这里的“六聘”,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霍原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权谋之争。这一联体现了霍原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尾联“无端豆田谣,乃受彭祖殃”,批评了那些因权力争斗而陷入困境的人。霍原通过自己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因为贪图权势而导致的灾祸。这一联揭示了霍原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最后一联“我来后千载,览古心衋伤”,诗人感慨自己来到霍原生活过的年代已有千年时间,看到霍原的墓地已不复存在,心中不禁感到悲伤。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霍原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无法亲见其遗容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霍原事迹的叙述和对其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思。诗人借对霍原的追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