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金仙塔,宛宛白带山。
西峪在其下,梵刻扃重关。
经始齐隋代,断手金元间。
千春閟不发,为计诚阴奸。
九经勒咸阳,响拓流人寰。
乃知慈氏隘,未若儒者娴。
土花填石阙,铅汁灌户𣟴。
有时野火燎,岂得恃坚顽。
我瞻云居寺,磴险不可攀。
翠微未及上,已足舒心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西峪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注释。
诗句解读与译文:
- 层层金仙塔,宛宛白带山。
- “层层金仙塔”形象描绘了寺庙中的金碧辉煌的佛塔,层层叠叠,金光闪闪,如同神仙居住的地方。“宛宛白带山”则形容周围的山脉蜿蜒起伏,像白色的长带一样。
- 西峪在其下,梵刻扃重关。
- “西峪在其下”说明西峪寺位于一个地势较低的地方,可能是山脚下或盆地中。“梵刻扃重关”描述了寺庙内的佛教文化氛围,梵文刻印和重修的门户象征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承。
- 经始齐隋代,断手金元间。
- “经始齐隋代”指的是西峪寺从隋朝时期开始建造,历经了齐、隋两代的历史变迁。“断手金元间”则可能是指经历了金朝和元朝两个朝代,寺庙的建筑或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 千春閟不发,为计诚阴奸。
- “千春閟不发”意味着这座寺庙历经千年仍然保持封闭的状态,没有对外开放过。“为计诚阴奸”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做法(不开放)的质疑和批评,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缺乏公正和透明。
- 九经勒咸阳,响拓流人寰。
- “九经勒咸阳”可能是指有九种经典文献被刻在石碑上放置在咸阳。“响拓流人寰”则可能是指这些石碑的声音传播到了人间,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 乃知慈氏隘,未若儒者娴。
- “乃知慈氏隘”表示通过了解佛教教义的狭隘性,作者认识到儒教文化的广阔和深厚。“未若儒者娴”则强调儒家文化在礼仪、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峪寺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态度。通过对寺庙建筑、历史变迁、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同时,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批评,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意义,是杜甫作品中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