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寺中院,旧在沙河南。
应公昔来栖,曾立水硙三。
河流今已徙,乱石堆枯潭。
孤碣当麦垄,颓基迷萝龛。
同游各下马,考古性所耽。
划苔读遗文,其体国俗参。
纪年称虎儿,草昧典未谙。
采之入旧闻,亦足资客谈。
攒笔抄乍终,日隐西峰岚。
添我蒙茸裘,寒色齐回骖。
这首诗是杜甫在中院(今四川彭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游历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古代遗迹的感慨。
下面是逐句解读:
天开寺中院,旧在沙河南。
注释:这里指的是成都郊外的天开寺,它的旧址原来位于沙河南岸。应公昔来栖,曾立水硙三。
注释:“应公”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曾在此地居住并建立水碾,因此得名“水硙”。河流今已徙,乱石堆枯潭。
注释:现在的河流已经改道,河床上堆满了乱石,形成了一个干涸的潭。孤碣当麦垄,颓基迷萝龛。
注释:一块孤立的石碑位于稻田之中,曾经的基座被藤蔓覆盖,变得模糊不清。同游各下马,考古性所耽。
注释:与友人一同游览后,大家纷纷下马,共同研究古代文化遗址。划苔读遗文,其体国俗参。
注释:通过翻阅苔藓覆盖的古碑文,可以感受到古代国家的风俗习惯。纪年称虎儿,草昧典未谙。
注释:记录年份的文字被称为“虎儿”,因为当时的人们还不了解这种文字。采之入旧闻,亦足资客谈。
注释:收集这些信息并将其纳入旧日的知识中,对于客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谈话素材。攒笔抄乍终,日隐西峰岚。
注释:我拿着笔匆匆抄写了一会儿,太阳已经渐渐消失在西边的山峰之间。添我蒙茸裘,寒色齐回骖。
注释:给我增添了一件蒙茸的皮衣,寒冷的气息似乎也随着我的坐骑一起返回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杜甫游览天开寺的经历,通过对古代遗迹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和修辞手法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