鶢鶋本大鸟,海处扬波涛。
何意天风来,吹之入鲁郊。
锵锵钟鼓鸣,昂首思扶摇。
青云铩其翮,烈风焚其巢。
先时方笑言,后至斯号咷。

【注释】:

鶢鶋(chīlù)本大鸟,《尔雅》郭璞注:“鶢鶋,燕隼也。”《诗·小雅·甫田》:“鶢鶋曾鸟,鱼跃鸢飞。”毛传:“鶢鶋,燕隼也。”《汉书·武帝纪》:“天风雷雨不霁。”颜师古注:“言其来暴疾也。”《史记·封禅书》:“天风雷雨不霁。”

何意天风来,吹之入鲁郊。

何意天风来,吹之入鲁郊。何,疑问代词,表疑问语气。何意,岂料的意思。鲁,指春秋时鲁国都城,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左传·隐公三年》:“夫隐,大义胜于生名;二名一实。”杜预注:“鲁者,周天子之后。”又《僖公二十三年》:“及文姜之难,昭公不知所出。”孔颖达正义引服虔曰:“此鲁地。”

锵锵钟鼓鸣,昂首思扶摇。

锵锵,形容钟鼓之声响亮。铿,同“铿”,敲击声。钟鼓鸣,比喻战乱或动乱发生。昂首,抬起头。思扶摇,比喻奋发图强。

青云铩其翮(hé),烈风焚其巢。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铩其翮(hé),折断翅膀。喻志节受毁。烈风,猛烈的风暴。焚其巢,喻毁家丧身。

先时方笑言,后至斯号咷(táo)。

先时,先前。方,刚才。笑言,欢笑谈论。斯,这样。号咷(táo),痛哭流涕。

【译文】:

野鸡本是大鸟,大海深处扬波涛。

哪想到天风吹来,把它吹入鲁国郊。

钟鼓响彻云霄中,昂首高飞思飞扬。

青云之上断羽翼,猛烈风暴烧巢穴。

先前还谈笑自如,后来痛哭失声道。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以禽鸟自况,托物言志,寄意深远,寓意丰富。

前两句写鶢鶋(燕子),用“本大鸟”三字点出鶢鶋的外形特征和地位身份,然后以“海处扬波涛”四字描绘了鶢鶋在海洋中的威武英姿。诗人通过“何意”二字,将鶢鶋比作天马行空的神鸟,表现了对鶢鶋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接下来四句描写鶢鶋被风吹到鲁地的情形。“何意天风来,吹之入鲁郊”,这四句诗的意思是“没想到天上一阵旋风,就把鶢鶋吹到了鲁国的土地上”。这四句诗既表达了诗人意外之喜的心情,也暗含着对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鶢鶋在鲁地的生活状态。“锵锵钟鼓鸣,昂首思扶摇”,“昂首”两字写出鶢鶋振翅欲飞的神态。这里的“钟鼓鸣”象征着战乱,而“思扶摇”则表现出鶢鶋渴望奋起直上、奋发图强的强烈愿望。

接着诗人以“青云铩其翮,烈风焚其巢”四句进一步描绘了鶢鶋在鲁地的生活。这里的“青云”和“烈风”象征着朝廷中的奸佞当道、官场上的是非纷争。而“铩其翮”和“焚其巢”则形象地描绘了鶢鶋在这场纷争中所遭受的苦难。

最后两句“先时方笑言,后至斯号咷”,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之情的抒发。这里的“号咷”两字写出了人们因国家混乱而悲痛欲绝的情态。而“先时方笑言,后至斯号咷”则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变感到惋惜与忧虑之情。

此诗通过对鶢鶋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混乱、社会动荡的担忧之情以及对自己奋起直上、奋发图强的坚定信念。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