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从何来,吹彼芳树枝。
客心坐惆怅,日夕千里思。
出门异南北,独往任所之。
眷言登兹山,已见西日驰。
群峰趋户外,出没成参差。
置身空蒙间,恍忽飞来时。
向下听鸡犬,极视穷高卑。
沉沉西林路,光闇从此辞。
回瞻白云合,林外钟声迟。

【注释】

乙未:即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的乙未年,作者时年五十三岁。晚过宝林山寺:在江西上饶,距信州不远,是作者晚年隐居之地。

【译文】

春风从哪里吹来,吹拂着那芳菲的树枝。

客居他乡我坐立难安,日夕里思乡情重。

出门后南北东西各别,独自远行任凭所之。

登临高处眺望远方,只见夕阳已向西沉西坠。

群山环抱,隐没于外天际,高低参差,景色各异。

身临空蒙间,恍若飞翔时所见。

向下聆听鸡犬声音,极目四顾穷高尽卑。

西边林木幽暗,光线昏暗中离去。

回首白云合拢,林外的钟声渐渐迟缓。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春天,作者时年五十七岁。《宋史·陆九渊传》称:“陆先生名九渊,字子静,世称南轩先生。”《宋诗钞》卷六评陆游此诗云:“此为晚过宝林山寺诗也。”

“春风”二句:以春风喻友人。这两句写自己独处异乡,思念友人的心情。

“日夕”二句:指诗人日夕里思念友人之情深而难抑。

“出门”二句:说诗人因思乡心切出门远行,而独行其道,任凭所之。

“登高”二句:写登宝林山寺观见的景象。

“置身”二句:写诗人置身空蒙之间,恍然如飞的感觉。

“向下”二句:写诗人下视听闻所见。

“沉沉”二句:写诗人回望西林路,看到日暮时分,阳光已经消逝。

“回瞻”二句:写诗人回望白云合拢,林外的钟声渐渐地慢了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望远、倾听鸟鸣和回望夕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