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临发动晨飔,惜别重歌折柳辞。
前席定来宣室召,蹇驴仍借杜陵骑。
秋深准续登高约,月出应怀对酒时。
宾从玉山知不少,相思定寄草堂诗。

《和韵送徐编修还昆山(癸丑)》是清代朱彝尊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深厚的友情。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句原文:
    潞河临发动晨飔,惜别重歌折柳辞。
    前席定来宣室召,蹇驴仍借杜陵骑。
    秋深准续登高约,月出应怀对酒时。
    宾从玉山知不小,相思定寄草堂诗。

  • 翻译:
    清晨,潞河边的风开始吹动,我们在这里依依惜别,歌声中充满了离别之情。
    你我约定不久后在皇帝的御座前相见,你的驴子仍然可以借用我那匹曾载过诸葛亮的杜陵之马。
    随着秋天深入,我们约定再次一起登高,月光照耀下的夜晚,我们应该举杯畅饮。
    我们的宾客中有如玉般的人物,我知道他们不会太少,我将满怀思念地寄给我的草堂诗。

  • 注释:

  1. 潞河:指流经潞县的河流。
  2. 晨飔:晨风吹拂。
  3. 折柳辞:古人送别时常常折柳相赠,这里指的是离别时的歌唱。
  4. 宣室召:宣室内召,皇帝召见的意思。
  5. 杜陵骑:杜陵是古代长安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来形容徐编修理想骑着马回京的情景。
  6. 秋深:秋天深入。
  7. 准续:准备继续。
  8. 玉山:比喻德才兼备的人,也形容人的高尚情操。
  9. 草堂诗:指诗人自己的诗歌创作。
  • 赏析:
    这首诗是朱彝尊为徐编修返回昆山而作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首句“潞河临发动晨飔”即景生情,以清晨的微风象征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接着,“前席定来宣室召”与“蹇驴仍借杜陵骑”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见的强烈愿望,同时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最后两句“秋深准续登高约”和“月出应怀对酒时”,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许。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友情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