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历黄图紫塞,饱参秋卉春葩。
贮就常看不谢,篸处偏宜半斜。
岂虑勾蜂引蝶,只疑浥露蒸霞。
文殊昨示妙谛,纷雨优钵罗花。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静历黄图紫塞:形容诗人在旅途中经过黄色的地图和紫色的边塞。这一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黄图:地图,代表地理信息。
- 紫塞:边疆的紫色边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边防或边境地区。
- 饱参秋卉春葩:充分吸收秋天的花草和春天的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四季变换的感悟。
- 秋卉:秋天开放的花卉。
- 春葩:春天的花。
- 贮就常看不谢:比喻诗人的学问或成就就像瓶中的花,即使长时间存放也不会凋谢。
- 篸处偏宜半斜:篸(jiàn)是古代的一种容器,用来盛放液体。半斜指容器倾斜,使液体缓缓流出。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 篸:古代的一种容器,如漏斗或瓶子,这里指盛水的容器。
- 岂虑勾蜂引蝶:诗人并不担心被蜜蜂、蝴蝶等吸引,反而觉得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 只疑浥露蒸霞:诗人只是怀疑露水蒸发形成的云彩,而不是真的相信那些东西。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虚幻的区分。
- 文殊昨示妙谛:佛教用语,意为传授佛理或真理。这里指佛教的高僧给予诗人深刻的教诲。
- 纷雨优钵罗花:优钵罗树是一种美丽的树木,常用来象征纯净和神圣。这里的“纷雨”可能是指雨水落下的样子,而“优钵罗花”则象征着这种雨水滋润下的美景。
赏析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旅途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和珍视。从“静历黄图紫塞”到“篸处偏宜半斜”,诗人不仅描绘了壮丽的风景,还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岂虑勾蜂引蝶”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而“只疑浥露蒸霞”则展现了他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模糊认识。最后两句,通过引用佛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探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知识追求的颂扬,充满了哲理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