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弄清漪。
平临锦绣,净植含奇。
华岳峰头,西施湖畔,幽𧰚谁知。
秋来老干差差,芳菲歇、造物无私。
诗拟丰标,图摹体态,多少便宜。
恭和皇祖圣祖仁皇帝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其二十三 香远益清
俯弄清漪。
平临锦绣,净植含奇。
华岳峰头,西施湖畔,幽𧰚谁知。
秋来老干差差,芳菲歇、造物无私。
诗拟丰标,图摹体态,多少便宜。
注释:
- 恭和:恭敬地应和(指作诗)。
- 皇祖:《元史》作“圣祖”。
- 圣祖仁皇帝:即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开国皇帝。
- 御制: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指元太祖在避暑山庄所创作的诗歌。
- 其二十三:指其中的第二十三首。
- 香远益清:香气远远传播,更加清新。
- 俯弄清漪:俯视清澈的池水。
- 平临:平视。
- 锦绣:形容景色美丽如锦绣般绚丽多彩。
- 净植含奇:干净的植物中蕴含着奇特的生命力。
- 华岳峰头:华山的峰顶。
- 西施湖畔:西湖的湖畔。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
- 幽𧰚(yú):幽静的地方,此处指深潭、溪流等自然景观。
- 造物无私:大自然不偏私任何一方,公平公正。
- 诗拟丰标:以诗歌的形式模拟宏伟壮观的景象。
- 图摹:绘制,描绘。
- 体态:这里指的是物体的形状和姿态。
- 便宜:方便,容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通过对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的“香远益清”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句中的“俯弄清漪”形象地描绘了湖面清澈见底的景象,而“平临锦绣”则形容了周围的景色如同锦绣一般绚丽多彩。同时,“净植含奇”表达了即使是最平凡的植物中也蕴含着独特的生命力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