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舅与功臣,由来不可诛。
草茅承顾托,宁当惜残躯。
忍视夷姜污,曲从政君诬。
国是太宗创,臣忝召奭徒。
叩首愿还笏,忤旨罪奚逋。
潭州被薄谴,敢曰非其辜。
回首望金门,无言以嗟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关键语句,然后结合着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注意要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分析其意思,同时要注意诗句中的意象特点及表达的感情。
本题要求分析诗人对“褚遂良被贬潭州”这一事件的态度,并赏析该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
①观通鉴辑览至褚遂良贬潭州事嘉其忠悃辄效其体拟作:我读了《资治通鉴》有关褚遂良被贬潭州一事后十分感慨他的忠诚,因此我也模仿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哀思。
②元舅与功臣,由来不可诛:大舅哥与那些有功之臣,是自古以来都不应该被杀害的。
③草茅承顾托:指褚遂良在太宗时受恩深重,为朝廷出力。草茅:喻指卑微的身份。顾托:指皇帝对大臣的恩宠、信赖。
④宁当惜残躯:怎么能因为保全自身而吝惜自己的身躯呢?残躯:指身体受伤或病弱。
⑤忍视夷姜污:忍受着屈辱而不知羞愧,像夷狄之人那样污秽。夷姜:古国名,此处泛指夷狄之人。污:辱。
⑥曲从政君诬:委屈地迎合了皇帝的意愿,被冤枉。政君:指武则天,当时武则天称帝。诬:冤枉。
⑦国是太宗创:国家大事都是太宗开创的。国是:国家的政事。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⑧臣忝召奭徒:我惭愧的是追随唐高宗(李世民)左右。召奭:即召公,周公旦的别称。逊:愧。
⑨叩首愿还笏:跪在地上磕头请求归还手中所持的笏板。叩首:磕头。笏:古代官印和手板的合称。
⑩忤旨罪奚逋:违背圣旨之罪又怎能逃得掉呢?(我)得罪于皇上又有何可逃避的呢?忤旨:违背圣旨。奚:何。逋:逃避。
⑪潭州被薄谴:被朝廷贬到潭州。薄:少。
⑫敢曰非其辜:我怎敢说他没有过错呢?敢:怎敢。非:不是。辜:罪过。
⑬回首望金门:回头望着京城长安的大门。望,眺望。金门:长安城西门,借指京城长安。
⑭无言以嗟吁:却无言以叹息。叹吁:叹息。
⑮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也是诗人自己心声的流露。诗人通过描写褚遂良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于历史公正的质疑之情。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表现了他对历史公正性的怀疑和对人性善恶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