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于声为听,瀑于色为观。
不曰听曰观,其义何所安。
圣意引未发,从得窥一端。
观音有大士,听色无耳官。
是观可括听,声中觅色难。
垂岩活活者,满目鸣冰寒。
【注释】
瀑:瀑布。
观:看,观赏。
圣意引未发:观音大士的意境尚未显现。
窥:观察。
大士:指观音菩萨,佛教认为她有广大智慧。
“是观可括听”:这里说,这种观看可以概括听觉。
垂岩活活者:形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景象,好像活蹦乱跳的鱼一般。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首句点明题旨,二句写观景的感受,三、四句抒发对观音大士的仰慕之情,五、六句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七、八句写诗人观瀑的感受。全诗以观瀑为题,实则以观瀑抒怀,借咏瀑布来寄托作者的志向和抱负。
这首诗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其义何所安”,然后才叙述具体的景物。由于诗中的重点不在写景,所以开头就提出一个疑问:瀑布的“义”究竟在哪里。这个疑问实际上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接着诗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观音有大士,听色无耳官。”这两句的意思是:观音大士具有广大无边的智慧,她的耳朵不需要用眼睛去看颜色,就能听到一切声音。这里诗人运用典故,说明观音大士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是观可括听,声中觅色难。”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景象可以用耳朵去欣赏,但要在声音中寻找到颜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诗歌的艺术特点。
“垂岩活活者,满目鸣冰寒。”这两句的意思是:垂挂的岩石活蹦乱跳着,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一片冰清雪白的世界。诗人通过描绘出一幅冰封雪冻的奇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