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饭桃花,夫岂碍夭冶。
忽然漆桶破,随喜都潇洒。
何物为波旬,何物为般若。
露柱设授笔,灯笼为之写。
我非好谈禅,聊尔游戏也。
【注释】
“三年饭桃花”,桃花在古代诗文中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如《古诗十九首》之“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等。“夫岂碍夭冶”意谓丈夫岂会妨碍女子的美丽?
“忽然漆桶破,随喜都潇洒”:突然有东西打破了漆桶(指打破的桃花),于是一切都变得轻松自在、自由潇洒了。
“何物为波旬,何物为般若”:什么可以称为波旬呢?什么又可以称之为般若呢?
“露柱设授笔,灯笼为之写”:用露水做成的柱子上放着笔,灯笼下写着文字。
“我非好谈禅,聊尔游戏也”:我不是喜欢谈论禅理,我只是随意地玩耍而已。
【赏析】
诗题是“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作者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理论家。他在康熙时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著有《唐诗别裁》、《清诗铎》等。他与袁枚、赵执信齐名,人称“南沈北袁东赵”,对清代文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首诗以桃花为主题,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图画,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情怀。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清新脱俗,堪称佳作。
首句“三年饭桃花”,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桃花”不仅指自然界中的花朵,也象征着美好的人生。因此,“夫岂碍夭冶”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
次句“忽然漆桶破,随喜都潇洒”,则描绘了桃花被打破后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漆桶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桃花被打破的瞬间,而“随喜都潇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认同。
接下来“何物为波旬,何物为般若”,则是对佛教术语的引用。波旬和般若是佛教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代表着贪欲和智慧。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两个概念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他认为,生活中应该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而不是外在的名利和欲望。
最后两句“露柱设授笔,灯笼为之写”,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升华。通过用露水做成的柱子上放着笔、灯笼下写着文字的形象化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生活就像一场游戏,我们应该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是过于追求功利。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