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斲层岩,现兹化身佛。
飞来并有之,是二还是一。
设如执象求,青莲亦俗物。
大地一坐具,而况此嵌六。
老沈抑扬间,漫拟迷津筏。
我为引伸之,拘墟可尽豁。
【注释】
沈德潜:清代诗人、文学理论家。千佛岩:位于摄山麓,相传有千佛石刻。
斲(zhuó):砍削。层岩:层层叠叠的岩石。化身佛:指佛像。
飞来并有之:指佛祖从远方飞来。青莲:即佛祖,佛教谓其生于莲花之中,故称青莲。俗物:凡夫所认为的东西。
大地一坐具:指佛的全身像,就像大地一样,是一切众生坐禅修行时的坐具。嵌六:指佛的全身像雕刻在千佛岩中,共有六尊佛像。
老沈:指沈德潜,字子培,号归愚,江苏长洲人,清代著名学者。抑扬间:指沈德潜对诗的看法或态度,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迷津筏:指佛教中的“筏喻”,比喻引导世人脱离迷惑,达到觉悟的境界。
【译文】
工匠巧夺天工,雕刻了这层岩,现在他现出了自己的影子,成了佛。
那些飞来的佛祖和菩萨,有的说是二个,有的说是一个?
你如果是拿着佛象去求道,那么青莲也只不过是凡夫俗子所认为的凡物而已。
大地就像一个大坐具,何况这些雕刻成佛像的岩石呢?
沈德潜虽然有些贬义,但也能从中看出他的态度,我也可以借此引申发挥,把那些虚无缥缈的境界完全豁然开朗。
【赏析】
这首诗是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的第七首。前四句写千佛岩上的佛像,后四句借佛说理。全诗语言通俗,含义深奥,富有哲理。
开头两句写千佛岩。“巧匠斲”三字,既写出了千佛岩上佛像的精美,又写出了佛像由工匠巧夺天工雕出。“现兹化身佛”一句,说明佛像就是佛本身。接着两句,诗人又以佛自比,表示佛并不神秘。“飞来并有之,是二还是一”两句,诗人用佛与众生的关系来说明佛并不神秘。“设如执象求,青莲亦俗物”一句,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是青莲,也只是众生眼中的普通之物,并非真正的佛。“大地一坐具”一句,诗人用大地做譬喻,说明佛与众生并无区别。“而况此嵌六”一句,诗人用嵌在千佛岩中的六尊佛像为譬喻,进一步说明佛与众生并无区别。
最后两句,诗人借用佛说理。“老沈抑扬间,漫拟迷津筏”,意思是说我虽然知道佛并不是神秘的,但我也不能免于迷茫。“我为引伸之,拘墟可尽豁”两句,意思是我可以引伸这个道理,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这几句既是对前面几句的解释,又是诗人对佛的理解。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含义深刻。它以佛与众生的关系为例,说明了佛并不神秘的道理;同时又用佛说理的方法,使读者的思想豁然开朗。因此,这首诗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