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山作馆娃,研池贮清泠。
不可测其底,俯视深含青。
轻风起微绉,靴纹纵复横。
并无竿丝投,醉鱼何事惊。
【赏析】
灵岩山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沈德潜的《灵岩杂咏三叠》组诗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全诗写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研山作馆娃,即以山为台,以池为鉴,取意于吴主孙皓“大筑宫室,三年乃成……又治馆娃宫于土山上,穷极土木之工”的故事(见《吴越春秋》卷八《阖闾内传》)。诗人用此典故,旨在表明他游观灵岩山的目的。在游览的过程中,作者被山景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研池贮清泠:研山之水,清澈透明,如玉液琼浆,因此称为“研池”。
不可测其底,俯视深含青:指水面深广,望不见池底,只能从远处眺望,水中的青翠之色便映入眼帘。
轻风起微绉,靴纹纵复横:形容湖水轻轻拂动时,波纹荡漾,宛如履鞋上的花纹,纵横交错,十分好看。
并无竿丝投,醉鱼何事惊:湖中鱼儿自在地游弋,没有谁去打扰它们,更不会有人向湖中投掷钓竿或竹丝。
【注释】
研山:指山名,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南。《吴地记》载:“太仓南五十里有山,一名研山。”馆娃:古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
清泠:清澈见底。泠,冷水也。
靴纹:比喻湖面涟漪。靴形如花鞋,纹如花边。
竿丝:钓竿和细丝。
何事:为什么。
【译文】
山如馆娃妆,池似清镜明。
水深难探底,远望青翠生。
轻风拂波纹,犹如履纹行。
醉鱼亦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