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云散碧天露,策马遂造最高处。
谷中婪热尚觉炎,峰顶峭寒不禁遽。
几番画意徒凝眸,今朝亲到兴始酬。
树犹张王依岩绿,泉自清凉羃石流。
近村远墅都结揽,黍高稻下黄云染。
关外秋成乃尔佳,豫民被潦顿遥感。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天写的,当时他流寓秦州,登云台山游览。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清秋云散碧天露,策马遂造最高处”,写诗人登山时看到的景象。“清秋”点明了季节,“云散”表明天气晴朗,“碧天”描绘了天空的清澈明净,而“露”则暗示了秋天的清凉。诗人骑马登上山顶,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颔联“谷中婪热尚觉炎,峰顶峭寒不禁遽”,继续描述诗人登山时的感受。“谷中婪热”指的是山谷中的炎热,而“峰顶峭寒”则表达了山峰之冷峻。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起伏变化。

颈联“几番画意徒凝眸,今朝亲到兴始酬”,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情感。“画意”指绘画作品中的意象,“凝眸”表示凝视、思考,“亲到”说明诗人亲自体验到了这一切。诗人曾经多次想象过登高望远的感觉,但真正站在高处时,他才真正领略到了其中的美妙和意境。

尾联“树犹张王依岩绿,泉自清凉羃石流”,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山中景色。“张王依岩”意味着树木茂盛,枝叶繁盛地依附在岩石上,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泉水自清凉”则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中流淌出来,给人以清凉之感。

最后两句“近村远墅都结揽,黍高稻下黄云染”,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慨。“近村远墅”分别指近处的村庄和远处的别墅,这些地方都被秋色所笼罩,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而“黍高稻下黄云染”则形象地描绘了金黄色的稻田和高粱地被秋色所染红,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几句诗句既展现了诗人眼中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登云台山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歌中的关键词如“登”、“云”、“凉”、“绿”、“清”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和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