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旱雨弗来,愁霖雨弗去。
弗来愁犹间,弗去愁独遽。
譬如望赐人,得佳否如故。
痛楚迫身者,不离将益勮。
北地多愁旱,或亦我熟路。
愁霖实鲜遭,十岁偶一遇。
以鲜越难惯,可用知今度。
涔涔时作止,傍晚晶阳露。
明朝冀快晴,大田庶不误。
这首诗的翻译是:
愁云(1)
愁旱雨不来,愁霖雨不去。
雨不来愁还在,雨不去愁突然就离去了。
就像盼望赐人恩泽,得到恩惠与否还是一样。
痛苦逼迫在身上,不离将更加紧迫。
北方经常有干旱,也许是我熟识的地方。
愁霖很少遇到,十年中偶尔一次。
因为罕见而难以习惯,可以知道现在的天气情况。
雨水时多时少,傍晚晶莹的露水闪烁。
明天希望快晴,大田作物不会误农时。
注释:
(1)愁:忧苦;忧愁。
赏析:《愁霖》是一首咏雨诗。诗中以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素平实,却饱含深情,读之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余味无穷。
第一句“愁旱雨不至”,写诗人对久旱不雨的焦虑和期盼之情。“愁”字点明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基调,为全诗定下了忧伤的主题。“旱”字说明降雨对于农田的重要性,没有雨水的滋润,庄稼难以生长,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困苦。“雨不来愁犹间”,“雨来”则意味着久旱之后迎来了及时雨,这使诗人的心情从焦虑变为期待和喜悦。然而,“雨不来愁犹间”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短暂的喜悦并不十分满足,他渴望的是持续不断的降雨。“雨不去愁独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降雨的强烈渴望。这里的“雨不去”不仅指久雨不止,还暗示了诗人对长期干旱的不满和抱怨。“独遽”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担忧,担心长时间的雨水会淹没农田,给人们带来困扰。这种情感通过反复强调降雨的缺失,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第二句“望赐人恩泽”,承接上句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天帝赐予及时雨的愿望。这里的“望”字表明诗人已经非常渴望降雨,而“赐人恩泽”则暗示了降雨不仅是为了满足农作物的需要,更是为了给人们带来福祉和恩惠。“得佳否如故”,则是对前一句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降雨结果的担忧。这里的“佳”既指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又暗指人们的生活状况。如果降雨能够如愿以偿,那么一切都会恢复正常,但诗人仍然无法完全放心,因为他担心这种短暂的好运气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改变。
第三、四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降雨的渴望和忧虑。“痛楚迫身者,不离将益勮”,描述了由于长时间未雨导致的困境。这种困境不仅让农民们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也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折磨。他们迫切希望能得到降雨,以摆脱这种苦难。这里的“迫身”既指身体上的不适,也暗示了精神上的压力。而“不离将益勮”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恐惧和担忧,担心如果降雨不及时,他们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最后两句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降雨后的美好景象。“譬如望赐人恩泽,得佳否如故”中的“得佳”既指农作物的丰收,也暗含人们生活的幸福。这里用“赐人恩泽”比喻降雨带来的益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益处的珍视和感激。而“如故”则意味着这种益处是持久和稳定的,不会因为降雨的短暂而消失。这种美好的期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第五、六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降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痛楚迫身者”继续描述因长时间未雨导致的困境,而“不离将益勮”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恐惧。这里的“痛楚”既指身体上的不适,也暗示了精神上的压力。而“将益勮”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担忧,担心如果不下雨,农作物将无法生长,人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第七、八句通过对北地干旱的描述,引出了降雨对于农业的意义。“北地多愁旱”,指出北地经常遭受干旱的困扰,而“或亦我熟路”则暗示了这种干旱可能是诗人熟悉的地区。这里的“熟路”既指熟悉的地方,也暗示了降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九、十句则通过“愁霖实鲜遭”与“十岁偶一遇”这两个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降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里的“鲜遭”既指降雨的稀少,也暗示了农业生产的困难。而“偶一遇”则表达了降雨在十年中难得一见的情况,进一步凸显了其珍贵性和重要性。
最后两句通过“以鲜越难惯”,强调了由于降雨稀少而产生的适应能力。这里的“越难惯”既指逐渐适应了少雨的环境,也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而“可用知今度”,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降雨情况的判断和期待。这里的“可用知今度”既是对当前降雨情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降雨趋势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