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垒真石,相忘以岁久。
四柱枕其巅,风月随所受。
峭茜苍崖矗,偨池翠阴纠。
岂不在城郭,居然谓林薮。
移情咫尺间,濠濮夫何有。
【注释】
枕峦亭:即枕峦亭。
假山垒真石,相忘以岁久:指亭中的假山垒成的山峰与天然的石头相融合,人们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岁月已经过去了。
四柱枕其巅,风月随所受:亭中有四根柱子耸立在山峰顶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月亮。
峭茜苍崖矗,偨池翠阴纠:陡峭的红色岩石巍峨挺拔,清澈的水池环绕着翠绿的树木。
岂不在城郭,居然谓林薮:难道它们真的存在于城市之中吗?实际上它们是一片树林。
移情咫尺间,濠濮夫何有:在这里,人们的思绪被带入了遥远的境界,仿佛来到了濠濮之间(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境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假山垒成的山峰与天然的石头相融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假山垒真石”点明了主题,说明这座山峰是由人造的假山垒成的。第二句“相忘以岁久”则表明人们已经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岁月已经过去了。第三句“四柱枕其巅”,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四根柱子耸立在山峰顶部,为整座山峰增添了一种雄壮的气息。第四句“风月随所受”,暗示了山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风和月的美丽。
诗中描述了山峰周围的景色。“峭茜苍崖矗”、“偨池翠阴纠”两句分别描绘了山峰周围陡峭的岩石和清澈的水池环绕的翠绿树木。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岂在城郭”一句表示虽然这些景色位于城市之中,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属于城市,而是一片树林。这里的“居然”一词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赞叹之情。最后一句“移情咫尺间”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将自己带入到了这个境界之中,仿佛置身于濠濮之间。
这首诗通过对假山垒成的自然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