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傍幽岩,积书于其里。
岩可擅佳名,大固括小耳。
岁乃一再来,枕经而葄史。
可因悟诲咻,了识无达理。
戴席与边笥,笑盖不如此。

【注释】

积书岩:在福建福州市鼓山,有座小山洞叫积书岩。相传晋代著名学者葛洪曾在此炼丹。后人将此洞称为“炼丹洞”。

筑室傍幽岩:在靠近山中的岩石下建房居住。

积书于其里:把书籍积累起来放在里面。

大固括小耳:大的山石可以包容小石头。

枕经而葄史:指读书、学习历史。经,这里指经典著作;葄,同“缀”,连接;史,指史书。

可因悟诲咻(huī): 应该明白劝导的意味。

了识无达理:明白了道理却无法通晓。

戴席与边笥(shì):戴着帽子和竹箱。

笑盖不如此:嘲笑那些没有这样做的。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当时诗人正在福州,为《灵峰集》作序。

诗中说:“筑室傍幽岩,积书于其里。”这是说:我在山间建造房子,在山中收集书籍。这两句是写自己在积书岩筑室读书的情景。从“筑室傍幽岩”一句可知,诗人筑居之处,是在山中,而且是在山中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积书于其里”句的意思是说,他在山中建造房屋,在房屋周围堆积起书籍。“其里”即指他筑居之处,也就是“积书岩”所在之处。

第二联“岩可擅佳名,大固括小耳。”意思是:这岩石可以享有很好的名称,因为它包容着许多东西。这里的“大固”指的是岩石本身;“括小耳”则是指岩石能够包容住很多细小的东西。这一联是写岩石的特质,突出岩石包容万物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在山中建造房屋时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

第三联“岁乃一再来,枕经而葄史。”意思是说,岁月又一年一年地到来,人们就在这里读书、学习历史。这里的“枕经”是说坐在书桌前读书,“葄史”是说研究史书。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也表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珍惜。

第四联“可因悟诲咻,了识无达理。”意思是说:应该明白劝导的意思,知道了道理却无法通晓。这里的“悟诲咻”是说理解并领悟到劝导的含义;“了识无达理”则是说明白了道理却无法通晓。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五联“戴席与边笥,笑盖不如此。”意思是说:戴着帽子和竹箱去旅行的人笑我这样做。这里的“戴席”是指背着竹筐;“边笥”是指装着书简的小箱子。这一联是说,带着竹筐和书简去旅行的人笑他这样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积书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知识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