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隐翠微,云衢入深邃。
春禽唱梵声,石泉洗尘意。
西岭跋马返,于焉可小憩。
明月在池无,山僧难拟议。

【赏析】

《明月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抒发了一种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情怀。

诗的首句“花宫隐翠微,云衢入深邃”,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这里的“花宫”指的是一座山中的花神庙,“隐翠微”则是指这座山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而“云衢”则是指山上的云雾缭绕,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深入其中。这句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将这片山水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二句“春禽唱梵声,石泉洗尘意”,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场景的生动细节。这里的“春禽”指的是春天里的鸟儿,它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而“梵声”则是指佛教寺庙里传来的梵音,悠扬而宁静。而“石泉”则是山间流淌的清泉,它潺潺流动,洗涤着人们的尘世烦恼。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些细节,将整个场景渲染得更加生动,让人仿佛能听到鸟儿的歌声,感受到泉水的清凉。

第三句“西岭跋马返,于焉可小憩”,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里的“西岭”指的是远处的山峰,而“跋马返”则是指骑着马沿着山路前行。这句诗通过对这个情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旅行途中的感慨之情。

最后一句“明月在池无,山僧难拟议”,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明月在池无”是指池塘中的月亮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一片寂静。而“山僧难拟议”则是指对于这样的景色,山中的僧人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其美丽之处。这句诗通过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情怀。同时,通过对细节的精细刻画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