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之露通苍天,一滴之水通黄泉。
彻上彻下本如是,何独称甘此渫然。
文殊问不二,维摩默无语。
栖岩枕谷刹若林,安名立字乃尔许。
涓涓流作功德池,五百应真曾浴斯。
问谁是能谁是所,泠泠澄照付不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第一句”甘露泉”,甘露是佛教中的一种圣水,常被用来比喻佛法或宗教的纯洁和高尚。甘露泉则是指这种圣水的源泉,象征了佛法的源远流长和纯净无暇。
第二句”一滴之露通苍天,一滴之水通黄泉”,这两句描绘了甘露泉的神奇力量: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露珠也能与天空相连,而小小的水滴也能达到地心。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现了甘露泉的神秘和超凡。
第三句”彻上彻下本如是”,这句话表达了甘露泉的普遍性和无上性:它无处不在,无论在天上还是在地下,都能找到它的踪迹。
第四句”何独称甘此渫然”,这句话则是对前三句的反思和质疑:为什么只有甘露泉被称为甘甜,而不其他事物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第五至八句,”文殊问不二,维摩默无语。栖岩枕谷刹若林,安名立字乃尔许。涓涓流作功德池,五百应真曾浴斯”,这几句主要描绘了甘露泉周围的环境和影响。文殊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他询问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诘则是另一位菩萨,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周围有岩石、山谷、寺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地方就像是被甘露泉洗礼过的树林一样,充满了祥和的气息。
最后一句”问谁是能谁是所,泠泠澄照付不知”,这句话是对整个甘露泉主题的升华:无论是谁,都无法确定谁是能者谁是所者,只能通过清凉的水来映照出他们的心灵。这反映了一种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