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日赩东山,东霞翻西宇。
有光乃无质,熻熻辉林楚。
著壁如涂赤,入水似燃炷。
树蝉益亮簧,池蛙竞鸣鼓。
须臾暮景苍,色声归静所。

晚霞映照在落日余辉中,

东山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西边的云彩翻涌着东边的天际。

光芒四溢却不带一丝杂质,

炽热明亮照亮了整个森林。

墙壁上映出如赤色般的画面,

水波粼粼犹如燃烧的蜡烛。

树上鸣叫的蝉声更加响亮,

池塘里的青蛙争相鼓起肚皮。

转眼间天边已染上暮色,

声音和色彩都归于宁静的天地。

注释:

  1. 西日赩东山 - 指太阳在西边落下,而山在东边被日光照耀,形容夕阳西下的景象。
  2. 东霞翻西宇 - 形容晚霞映照在西边的天空。
  3. 有光乃无质 - 这里的“无质”是指没有实质性的物体或实体,强调的是光的存在超越了物质的本质。
  4. 熻熻辉林楚 - “熠熠”指的是光辉耀眼,“林楚”可能是对树木的描绘,形容光华四射。
  5. 著壁如涂赤 - 指墙上的光线如同涂了一层红色的颜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照射在墙上的景象。
  6. 入水似燃炷 - 比喻水波像点燃的蜡烛一样闪烁。
  7. 树蝉益亮簧 - 指树上的蝉叫声更加响亮,可能因为夕阳的影响。
  8. 池蛙竞鸣鼓 - 池塘中的青蛙争相鸣叫,像是在比赛鼓点。
  9. 须臾暮景苍 - 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逐渐变暗,傍晚的景象变得深沉。
  10. 色声归静所 - 最后描述的声音和色彩都回归到了宁静的自然界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和自然之声。诗人以夕阳为背景,通过对光与影、声音与色彩的细致刻画,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美。诗句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感染力。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