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来西山西,祗讶天外同霏丝。
设在五台峰顶望,应是迤东云作时。
数百里即殊眼界,千里万里殊何疑。
方隅远近谁所为,无过名象偶谓之。
孰能脱尔忘拘墟,吾将与之和天倪。
【注释】
雨来:雨,这里泛指天空。西山西:指五台山的东面。五台山在河北阜平县北,海拔2096米,为华北最高峰。
霏丝:细密如丝的雨。
五台峰顶:指五台山上。
迤东:向东延伸。
方隅:四方边际。
名象: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
天倪:高深莫测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登临五台山,看到云气从四面八方向山顶涌来,形成一片茫茫云海。他想到“天外同霏丝”,就感到自己渺小得像一粒尘埃;他又想到“迤东云作时”,就觉得宇宙无穷无尽。因此,他想摆脱名利的束缚,追求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此诗表达了作者超脱物欲,淡泊明志的思想感情。
首联:“雨来西山西,祗讶天外同霏丝。”
意思是说,我登上了五台山,只见天空中细雨纷纷,就像千万匹白色的绢帛从天外飘落下来,这情景真令人惊讶。
颔联:“设在五台峰顶望,应是迤东云作时。”
意思是说,站在五台山上,放眼望去,只见云雾缭绕,弥漫四野,真是美不胜收。
颈联:“数百里即殊眼界,千里万里殊何疑。”
意思是说,放眼望去,只见几百里之内,景物各不相同,而千里万里之外的景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尾联:“方隅远近谁所为,无过名象偶谓之。”
意思是说,四方边陲的远近高低,是谁造成的呢?不过是天地和阴阳这些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罢了。
这首诗通过登五台山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