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知仁德,知乐仁者寿。
沧池镜呈前,层峰屏峙后。
是为合撰处,循名实诚副。
于堂斯已当,于德我何有。
所以抱歉多,常恐相孤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乐寿堂(山水知仁德,知乐仁者寿)

  • 山水:指自然景观或景色。
  • 知仁德:理解并懂得仁德的重要性。
  • 知乐仁者:知道仁的人,通常指有德行的人。
  • 寿:长寿。
  • 译文:山水知晓仁德,知晓仁德的人会得到长寿。

2. 沧池镜呈前,层峰屏峙后(沧池镜呈前,层峰屏峙后)

  • 沧池镜呈前:沧池(湖泊)如同一面镜子,展现在眼前。
  • 层峰屏峙后:层层山峰如同屏风一般耸立在背后。
  • 此句表达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景象,暗示着居所的宁静与高远。

3. 是为合撰处,循名实诚副(是为合撰处,循名实诚副)

  • 合撰处:适宜进行诗文创作的地方。
  • 循名实诚副:遵循名声和诚信来匹配自己的行为。
  • 此句强调了居所的选择对于创作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性。

4. 于堂斯已当,于德我何有(于堂斯已当,于德我何有)

  • 于堂:在这里,“于堂”可能指的是书房或写作场所。
  • 斯已当:这样就已经合适了。
  • 于德我何有: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 此句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即使居所合适,也不应该过分自满。

5. 所以抱歉多,常恐相孤负(所以抱歉多,常恐相孤负)

  • 所以抱歉多:因此感到抱歉很多。
  • 常恐相孤负:常常担心被辜负。
  •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居所环境的珍惜以及对他人可能带来的误解或失望的担忧。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感受和思考的诗。通过对居所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通过谦虚的言辞,展现了他内心的谦逊和对他人的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