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翁相孝宣,条奏廿三事。
意不在纷更,谓古今异制。
劝重农图备,更为识要义。
【注释】
养正图:一种古代的教育制度。六十首诗,每篇十句,共一百六十句。六十首诗为一单元。
弱翁:指汉宣帝刘询。相孝宣:辅佐汉武帝刘彻的大臣霍光,死后,被追封为“博陆侯”,谥宣成侯。这里以“弱翁”自喻。
条陈故事:即条陈故事,条陈,陈述。故事,古时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事迹、典章制度等。
意不在纷更,谓古今异制:意思是说,我提出这些建议,并不是想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而是为了指出古今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劝重农图备:劝导重视农业,制定完备的计划。
识要义:识别和把握事物的关键。
【赏析】
这首诗是《养正图》中的第三十一篇,作者通过陈述自己的建议,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和思考。
弱翁,即汉宣帝刘询。他曾经辅佐汉武帝刘彻,平定了七国之乱,后来又帮助汉武帝处理政务,治理国家。弱翁在政治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诗第一句,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弱翁相孝宣,条奏廿三事。”意思是说,我这个弱翁(即作者),曾经辅佐过孝宣皇帝(即汉宣帝刘询)。为了帮助皇帝更好地治理国家,我曾经向他提出过23条建议。
第二句,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建议:“意不在纷更,谓古今异制。”意思是说,我提出这些建议,并不是想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而是为了指出古今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这里的“纷更”是指频繁的改变,而“异制”则是指不同的制度。
第三句,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劝重农图备,更为识要义。”意思是说,我建议国家重视农业,制定完备的计划,这是为了识别和把握事物的关键。这里的“重农图备”是指重视农业生产的计划,而“识要义”则是指识别和把握事物的关键。
整首诗通过对弱翁的建议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国家发展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