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行貌虽丑,待者阿姣丽。
说镜而恶士,明已不知类。
邹忌曾发端,同归此一致。
诗句释义:
听行貌虽丑,待者阿姣丽。
译文:
听着这个人的行走姿态虽然丑陋,但他身边的人却认为他非常漂亮。
注释:
“听行貌”指此人的外在形象;“虽丑”表示外貌上的不足;“待者阿姣丽”则是指身边的人对他的态度和看法,认为他非常漂亮。整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外表可能不被看好,但周围的人却认为他具有某种吸引人的品质。
说镜而恶士,明已不知类。
译文:
通过观察镜子就对人产生恶意,说明这个人已经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人了。
注释:
“说镜而恶士”是指通过观察镜子就对人有了恶意;“恶士”指的是对人的恶意;“明已不知类”则是指因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人。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人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忽略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人。
邹忌曾发端,同归此一致。
译文:
邹忌也曾有过这样的开端,最终也走向了同样的结局。
注释:
“邹忌”是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这里可能是借用了他的故事来比喻某个人的经历;“发端”表示开始;“同归此一致”则是指最终都走向了同样的结果或结局。这句话可能是在告诫人们,无论起初的起点如何,最终都会走向相同的结果,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走向错误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看似不完美的人在他人眼中变得美好的现象,揭示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往往是主观的。同时,通过对比邹忌的经历,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等内在品质,决定了他的命运走向。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