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望晴晴,闽粤望雨雨。
其馀各称时,额手庆农务。
谁云此一室,每因周九㝢。
报丰不为喜,恐属饰言附。
告灾辄为愁,赒济敢蕲固。
人情阅知艰,天眷承益惧。
永言持此志,庶不至大误。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斋中宴坐时有感而作。首联写江浙闽粤各地的气候,颔联写农事,颈联写自己的心情,尾联写对天人感应学说的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关注。
“江浙望晴晴”四句——江浙一带盼望着晴天;闽粤地区盼望着下雨。江浙是江南水乡,雨多阴云密布,故盼望着晴朗的天气;闽粤地处南方,终年多雨潮湿,故盼望着下雨。这两句从天气的角度,描绘出江南、岭南两地不同的气候特点。
“其馀各称时”四句——其余各地则按照季节变化来安排农事生产。“其馀”指除了上述地方以外的地方,即北方。“称时”,即按季节来安排农事生产。这几句的意思是:其他地方都根据季节的变化安排农事生产,而江南闽粤地区由于雨水太多,农作物生长不良,因此,他们盼望雨停天晴。
“谁云此一室”四句——谁说我只有这一个书房呢?我常常因为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而感到忧愁;又常常因为周文王得到武王重用而感到欣喜;我又怎么能把周文王因受宠幸而变得喜怒无常归罪于天命呢!“谁云”三句意思是说,你(周文王)哪里只是这一个书房呢?我常常因为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而感到忧愁;又常常因为周文王得到武王重用而感到欣喜;我又怎么能把周文王因受宠幸而变得喜怒无常归罪于天命呢?这几句的意思是:谁说我只有这一个书房呢?我常常因为周文王被囚而感到忧愁;又因为周文王得重用而感到欣喜;我又怎么能把周文王因受宠幸而变得喜怒无常归罪于天命呢!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周文王得宠幸而变得喜怒无常,而是把他的得宠幸归之于天命。
“告灾辄为愁”四句——每当发生灾荒,我就感到忧愁;又经常请求救济,不敢自恃有福而不施恩惠。“告灾”二句,是指每逢灾荒,作者就忧愁不安,又常常请求救济,不敢自恃有福而不施恩惠。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每当发生灾荒,我就感到忧愁;又经常请求救济,不敢自恃有福而不施恩惠。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如此忧愁,是因为我对百姓寄予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啊!
“人情阅知艰”四句——人们都知道人间的艰难困苦,上天眷恋人民也是出于这种心情啊!所以,我虽然不善于修饰言辞,但我对天人感应学说还是有些了解的。“人情”句,是指人们对人间生活艰难的认识;“阅知”句,是指人们知道人间的生活艰难;“天眷”句,是指上天眷恋人民;“承益”二句,是以“恐属饰言附”一句作为结末,表示自己的担忧,担心这种天人感应的说法是不真实的。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人间的艰难困苦,上天眷恋人民也是出于这种心情啊!所以,我虽然不善于修饰言辞,但我对天人感应学说还是有些了解的。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天人感应学说,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有一定的道理,我虽不善于修饰言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永言持此志”四句——我永远地保持着这样的信念:不要做出大错的事情!
“永言”二句——“永言”二句,意为:我永远地保持着这样的信念:不要做出大错的事情!“永言”,即“永远地说”。“持此志”二句,意思是:我永远地保持着这样一种信念:不要做出大错的事情!“庶不至大误”,意思是希望不要犯很大的错误。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斋中宴坐时有所感而作。首四句写江浙闽粤等地的气候特征;五六句描写农事;七八句表达自己对农政的关心和对自然灾害的忧虑;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于天人感应学说的态度。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业和农民生活的关注以及他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