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暑雨过,鸦背斜阳翻。
兰舟宜泛月,水风爽且寒。
是时恰望夜,圆魄出东山。
素辉流入怀,可寤不可言。
丝管厌繁会,山水寻清欢。
清欢未云已,驰情忽万里。
三军枕雪戈,一轮应共此。
怦然命返舟,露布伫报喜。
泛月
池塘暑雨过后的傍晚,斜阳映照在乌鸦背上;兰舟适宜泛水赏月,清凉的水风令人感到舒畅和凉爽。此时正好是望夜时分,明亮的圆月从东面的山后升起。月光皎洁明亮地洒入我的心灵,它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只能在心里默默品味。丝竹管弦声让人厌烦了热闹的聚会,山水之美使人追求清静欢乐。但清欢还未到来就已经消失了,我的情感忽然飞驰到了万里之外。三军将士枕着雪,守着阵地等待着胜利;一轮明月与他们一起分享这胜利的喜悦。船舱内突然传来命令返航的通知,我急切地等待着露布报喜的消息。
赏析:
全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诗人任左拾遗时。当时,作者随侍皇帝左右,心情愉悦,于是写了这首《泛月》以寄情。
诗中“宜”“可”等字眼的使用,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首联“池塘暑雨过,鸦背斜阳翻”,描写了夏日的池塘和斜阳。诗人通过描绘池塘中的暑雨过后的景象和夕阳下的天空景色,为接下来的诗歌内容铺垫了背景。
颔联“兰舟宜泛月,水风爽且寒”,进一步描写了夜晚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这里的“兰舟”指的是一种小船,而“宜泛月”则表达了诗人喜欢在夜晚泛舟赏月的心情。此外,“水风爽且寒”也描绘了夜晚的清凉感觉。
颈联“是时恰望夜,圆魄出东山”,进一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的“圆魄”指的是月亮,而“东山”则是指月亮升起的方向。
尾联“素辉流入怀,可寤不可言”则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陶醉之情。这里的“素辉”指的是月亮的光辉,而“流入怀”则表达了诗人被美景深深吸引、陶醉其中的感觉。最后,“可寤不可言”则表示诗人虽然被美景深深吸引,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整首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诗歌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