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名望潮江岸傍,既到弗登有底忙。
登矣不俟潮一望,杀风景事诚何当。
哉生魄为潮盛候,因缘恰值聊相徉。
是日未刻潮应至,历申那见涛乘江。
驾山张盖徒想像,诗消醮退真荒唐。
江山小船迎潮惯,解嘲略仿羯鼓腔。
金支翠旗光错落,摐金击革声铿镗。
俄顷江面潮亦至,恬风辑浪非礌硠。
惟觉两岸隐增溜,贾舶好趁轻帆扬。
阳侯静敛沧波细,一霎依旧天水苍。
昔闻庢沓战藉藉,欺人惯是文人长。
或云乘舆百灵护,伍胥文种心早降。
或云江走中亹后,潮汐非比曩时强。
其然岂然付一笑,涨沙惟喜资耕桑。
这首诗是苏轼在观潮作的。下面是逐句解释:
楼名望潮江岸傍,既到弗登有底忙。
登矣不俟潮一望,杀风景事诚何当。
哉生魄为潮盛候,因缘恰值聊相徉。
是日未刻潮应至,历申那见涛乘江。
驾山张盖徒想像,诗消醮退真荒唐。
江山小船迎潮惯,解嘲略仿羯鼓腔。
金支翠旗光错落,摐金击革声铿镗。
俄顷江面潮亦至,恬风辑浪非礌硠。
惟觉两岸隐增溜,贾舶好趁轻帆扬。
阳侯静敛沧波细,一霎依旧天水苍。
昔闻庢沓战藉藉,欺人惯是文人长。
或云乘舆百灵护,伍胥文种心早降。
或云江走中亹后,潮汐非比曩时强。
其然岂然付一笑,涨沙惟喜资耕桑。
注释:
- 楼名望潮江岸傍:指临江而建的楼阁名称。
- 既到弗登有底忙:到达这里却感到有些忙乱。
- 登矣不俟潮一望:登上楼阁但并不急于观赏潮水。
- 杀风景事诚何当: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感到扫兴。
- 哉生魄为潮盛候:哉生魄是农历十二辰之一,代表海水涨潮之时。
- 因缘恰值聊相徉:恰好遇到了合适的时机。
- 是日未刻潮应至:这一天还未到正午,潮水应该已经来了。
- 驾山张盖徒想像:只能想象一下山顶上的船帆。
- 诗消醮退真荒唐:形容诗人们对这种场景的描绘显得非常荒谬。
- 江山小船迎潮惯:在这片山水之间,小船早已习惯迎着潮水而行。
- 解嘲略仿羯鼓腔:尝试模仿羯鼓的节奏来嘲笑潮水的汹涌。
- 金支翠旗光错落:金光闪闪的旗帜在微风中摇曳。
- 摐金击革声铿镗:敲击盾牌和战鼓发出的声音响亮而有力。
- 俄顷江面潮亦至:不一会儿,江面上的潮水也到了。
- 恬风辑浪非礌硠:平静的江风和波涛汇聚在一起,并非那么猛烈。
- 惟觉两岸隐增溜:只感觉到两岸水位有所上升。
- 贾舶好趁轻帆扬:商船喜欢趁着风势快地前进。
- 阳侯静敛沧波细:太阳在海面上投下的影子渐渐变得清晰。
- 一霎依旧天水苍:一瞬间,天色还是那么清澈。
- 昔闻庢沓战藉藉:以前听说大海涨潮的时候,海浪翻涌如同战马奔腾。
- 欺人惯是文人长:这些文人总是喜欢夸大其词来形容大自然的力量。
- 或云乘舆百灵护:有人说皇帝的车队被神灵保护,免受潮水侵袭。
- 或云江走中亹后,潮汐非比曩时强:有人说潮水是在江流经过中亹之后才会更加强烈。
- 其然岂然付一笑,涨沙惟喜资耕桑: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人们往往一笑了之,但对于农田来说,潮水上涨带来的肥沃土地却是喜出望外。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观潮时所作。诗人以楼名“望潮”作为开篇,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观潮地点。然而,当他站在江边,看到潮水涌来时,却没有立即去观赏,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位置,静静地等待。这可能是因为诗人认为,面对潮水这种自然的奇观,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安静,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
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潮水的壮丽景象。从楼阁之上俯瞰,可以看到潮水涌动的景象;而从岸边远观,则能感受到潮水的气势磅礴。特别是“杀风景事诚何当”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破坏宁静的自然现象的不满。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他开始想象着自己能够像那些文人墨客一样,用诗歌来赞美潮水的壮丽。这种想象虽然有些荒诞,但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诗人以“涨沙惟喜资耕桑”结束了全诗,表达了对于农田丰收的期待与喜悦之情。这不仅是对潮水给农田带来好处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