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在何所,仍在西北荒。
渠魁既未获,丑逆因跳梁。
留处军原寡,计月输糇粮。
协力剪渠羽,中路乃乖张。
反戈忽内向,百骑曾奚当。
犯台夺军食,遂致大獗猖。
回思去年来,饥赈乱与康。
谁知煦妪恩,不足怀豺狼。
我直彼则曲,六师宜张皇。
以正讨凶乱,言顺气倍强。
劲卒简子弟,召募非编氓。
储胥发帑项,赋役非加常。
其间或雇赁,仍令计价偿。
究不无劳民,宽赋颁十行。
内安外易攘,逆靖顺受庆。
丙夜筹军机,九微对烛光。
宴乐弗耽盘,敉宁期久长。
出师匪得已,永言示大方。
【注释】
出师:出征。何所:哪里。渠魁:指敌首领。丑逆:指敌军的首领。留处:驻兵的地方。军原寡:军队兵力弱小。运粮:运送粮食。协力:协力同心。剪:消灭。反戈忽内向:突然向内发动进攻。百骑:一百八十名骑兵。犯台:侵犯城楼。夺军食:夺取军用物资。遂致:于是导致。大獗猖:大乱。回思:回想。去年来:去年来这里。饥赈:赈济饥荒。煦妪:对母亲的爱称,这里泛指恩惠。豺狼:比喻凶恶的敌人。直:正直。彼则曲:他们很狡猾。六师:指朝廷的军队。宜:应该。以正:用正直的武力。讨凶乱:讨伐凶顽之敌。言顺:言辞正确。气倍强:气势更强。劲卒:精锐的士兵。简:选择。子弟:年轻士兵。召募:招募士兵。非编氓:不是指普通百姓。储胥:储存军需物资。发帑项:拿出钱粮。赋役:征收赋税和劳役。仍令计价偿:还让他们计算价钱偿还。究:终究。无:没有。内安外易攘:安定内部,便于对外征讨。易:便利。攘:征伐。逆:敌人。靖:平安。顺受庆:顺从的人接受庆贺。丙夜:晚上。筹军机:筹划军事。九微:北斗星。对烛光:对着灯光。九微: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即斗宿,其中央四星为玉衡、开阳、摇光、紫微,合称“九宫”。烛光:蜡烛的光。宴乐弗耽盘:宴会时不沉溺于享乐。敉宁:安定,安宁。期久长:希望长久。示大方:显示大的方略。
【赏析】
是一首写出征前的议论诗。作者借出征前后不同情况的叙述,表现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胜利的信心。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开头四句,点明出征的具体地点——西北荒地,指出敌方首领尚未擒获,而敌方又猖狂地向中原地区发动进攻,并大肆掠夺军用物资,以致造成大乱。接着八句,着重写自己军队的情况。由于敌军猖狂,我方军队兵力薄弱,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为了战胜敌人,我们日夜操练部队,准备足够的军费物资,决不让人民遭受战争的痛苦。最后八句,写战争的胜利。由于正义的力量强大,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敌人被打败,被迫顺从,全国得以安定,人民欢欣鼓舞,歌颂朝廷。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富有鼓动性,充分表现了作者坚信正义必胜的信念和胜利的信心。此诗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那就是诗人把议论、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使诗歌既有议论的分量,又有叙事和抒情的韵味,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