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为雨信有哉,猎骑已布𩆩脚来。
连岭隔谷罢谁是,便冒霢霂催龙媒。
时忽飘丝时忽止,光怪千峰难状拟。
劲羽虽湿亦能飞,骇鹿欲藏还瞥起。
应弦馥中万人喜,厄鲁咋舌衔其指。
雨衣宜瓦非所知,南北之强异张弛。
儒冠著制候和门,不识今朝复有此。

【注释】

猎骑已布:打猎的人已经布置好了阵势。

罢:尽,无余。

便冒:立即冒着。霢霂:雨点纷纷落下的样子。

光怪:指云的形态奇异多变。状拟:形容其样子。

劲羽:指鹰的锐利翅膀。骇鹿:指受惊吓的鹿。

厄鲁:指猎人。咋舌: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雨衣宜瓦:雨衣适合用在瓦片上,这里指雨衣是黑色的。

南北之强:指南方和北方气候的差异。张弛:这里指紧张和松弛的不同方式。

儒冠著制:古代读书人戴的帽子,制指的是制度规定。候和门:等待时机。

不识今朝复有此:不知道今天是否还会有这样的事。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雨诗,诗人以“雨”为题,描写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第一句“炎蒸为雨信有哉”,意思是说炎热的天气中降落的雨水,这是真的啊!诗人在这里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猎骑已布𩆩脚来”,意思是说打猎的人已经布置好了阵势,准备迎接这场暴雨的到来。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连岭隔谷罢谁是”,“便冒”一句中的“便”字,写出了暴雨来得快,让人措手不及的特点。“霢霂”即小雨,这里用来表示雨势之大。“龙媒”指雨神,这里借指这场暴雨。这句诗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力量时的感慨之情。

后面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暴雨的景象,如“时忽飘丝时忽止”,“光怪千峰难状拟”,“劲羽虽湿亦能飞”,“骇鹿欲藏还瞥起”。“劲羽”指雄鹰的翅膀,“骇鹿”指受惊吓的鹿,这些动物在暴雨中的行为都显得那么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气。这几句诗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绘,表现了暴雨的猛烈及其对万物的影响。

最后两句“应弦馥中万人喜,厄鲁咋舌衔其指。”则是对这场暴雨所带来的好处的赞美。“厄鲁”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比喻这场暴雨。“咋舌”是指因恐惧而张口结舌的样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暴雨带来的好处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通过对暴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