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岚夕霭人常言,率拟霞标而已矣。
不知斯亦气流行,如潮汐自沧海起。
两山之间必夹川,万涧千溪汇于此。
岚霭定从川下降,倒行逆施无其理。
塞上厥候益分明,晓暮添衣乃所以。
蒙蒙淰淰中亸鞭,自远望之谓云里。
朝岚夕霭人常言,率拟霞标而已矣。
译文:早晨的山岚和夜晚的云雾,人们常说这是自然的规律,只是模仿着霞光来描绘罢了。
注释:朝岚:早晨的山岚。朝:早晨。夕霭:傍晚的云雾。夕:晚上。言:说。率:模仿。拟:摹仿、模拟。霞标:比喻云霞。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朝岚夕霭人常言,率拟霞标而已矣。不知斯亦气流行,如潮汐自沧海起。译文:朝岚和晚岚是人们常说的自然景观,但这只是对云霞的模仿和描绘而已。它们实际上是大自然中的一种气体,如同潮汐一样从大海中升起。
注释:朝岚夕霭:早晨的山岚和傍晚的云雾。率:模仿。拟:模拟、摹仿。霞标:比喻云霞。不知:不知道。斯:指这些自然景观。亦:也是。气:指气体。流行:流动、传播。如:如同。自沧海起:从大海中升起。沧海:大海。
赏析:这首诗的第三句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即人们常常将朝岚夕霭视为自然规律,但这是否就是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呢?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引导大家进一步探索自然现象的本质。
两山之间必夹川,万涧千溪汇于此。
译文:两座大山之间必然夹着一条河流,无数小溪汇聚在这里。
注释:两山:两座大山。夹川:夹在山间。川:河流。万涧:无数的小溪。千溪:无数条小溪。汇:聚集。此:这里。
赏析:这首诗的第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岚霭定从川下降,倒行逆施无其理。
译文:山岚和云雾一定是从河川中升起,这是自然规律,没有道理可以违反。
注释:岚霭:山岚和云雾。降:升起。倒行逆施:违背自然规律。理:道理、规律。
赏析:这首诗的第五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山岚和云雾是从河川中升起的,这是自然规律,无法违背。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引导大家重新审视自然界的现象,并从中领悟到自然法则的重要性。
塞上厥候益分明,晓暮添衣乃所以。
译文:塞外地区的天气变化更加明显,早晚时分要加穿衣服才合适。
注释:厥:指天气变化。厥候:天气变化。晓暮:早晚。塞上:塞外地区。益:更加。分明:明显。所:原因。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气候变化的理解,认为塞外地区的天气变化更加明显,因此早晚时分需要注意保暖。这不仅是对气候变化的客观描述,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蒙蒙淰淰中亸鞭,自远望之谓云里。
译文:蒙蒙细雨中,马鞭随风摇曳,远处望去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
注释:蒙蒙:形容细雨模糊不清。淰淰:形容细雨飘洒的样子。中:中间。亸(duǒ)鞭:指马鞭随风摇曳的状态。自远望之:从远处看。谓云里: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
赏析: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中行旅的画面,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复杂变化,通过提问、设问等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自然规律,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