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奏麦谷,大都以十计。
五六为中年,逊此则歉岁。
七八称半丰,九十恒艰致。
齐鲁春雨佳,其后过晴霁。
因之芒种候,未得饱结穗。
兹云赢七分,疑信吾参置。
中州春及夏,屡得沾甘惠。
麦收报及九,额手钦天赐。
不以近独厚,宁因远弗逮。
为远庆恐浮,睹近愁难慰。
仰首瞻晴昊,恩膏难久滞。
【注释】
河南山东奏报麦熟:河南、山东两省的官员上奏说,小麦已经成熟。
九牧奏麦谷,大都以十计:全国各地的官吏都上报说,他们的地区小麦收成很好。
五六为中年,逊此则歉岁: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时间,如果这个时候收成不好,那么这一年就会歉收。
七八称半丰,九十恒艰致:七八月是小麦成熟的时间,如果这个时候收成不好,那么在九十月份收割时就会很难。
齐鲁春雨佳,其后过晴霁:齐鲁地区的春雨非常好,过了这个晴朗的日子就结束了。
因之芒种候,未得饱结穗:由于这个时候是芒种节气,所以没有能够饱满地结出穗子来。
兹云赢七分,疑信吾参置:现在只收获了十分之七。我对此有些怀疑,也有些相信。
中州春及夏,屡得沾甘惠:中原地区的春天和夏天,多次享受到天赐的恩惠。
麦收报及九,额手钦天赐:麦收的时候到了九月份,我双手合十,感激上天赐给我们的好收成。
不以近独厚,宁因远弗逮:因为近处的农民得到的照顾比远处的要多,所以宁可因为远处的农民得不到照顾而感到遗憾。
为远庆恐浮,睹近愁难慰:为远方的农民高兴可能会被误解,而看到近处的农民的忧虑却难以安慰他们。
仰首瞻晴昊,恩膏难久滞:抬头看着晴朗的天空和大地,上天给予的恩泽很难长久地停留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农诗,通过写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同时反映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河南山东奏报麦熟”交代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随后两句“九牧奏麦谷,大都以十计。五六为中年,逊此则歉岁。七八称半丰,九十恒艰致。”描绘了各地小麦的丰收情况。其中“五六为中年,逊此则歉岁。”一句,用春秋两季来比喻春夏两季,将丰收的年份与歉收的年份进行了比较。最后两句“齐鲁春雨佳,其后过晴霁。因之芒种候,未得饱结穗。兹云赢七分,疑信吾参置。”描述了山东、山西两省的小麦丰收状况。其中“兹云赢七分,疑信吾参置。”一句,诗人将丰收的情况与自己的疑惑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丰收情况的疑惑之情。
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了中原地区在夏季的雨水滋润下,小麦生长良好。其中“仰首瞻晴昊,恩膏难久滞。”两句,诗人通过对天空和大地的观察,表达了对上天赐予的恩泽无法持久地留在大地上的感叹。
最后两句“为远庆恐浮,睹近愁难慰。仰首瞻晴昊,恩膏难久滞。”诗人通过对远方和近处的农民的对比,表达了对远地农民的忧虑之情和对自己无法安抚近处农民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歌通过写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艰辛和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同时,诗歌语言朴实流畅,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