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吴伐鲜虞,钜鹿围其鼓。
或请以城叛,穆子拒弗许。
好恶苟弗愆,民皆知适所。
弗赏为失信,赏恶则何取。
欲城而迩奸,所丧多无补。
鼓人杀叛人,缮备更守禦。
围之又三月,请降仍致语。
民犹有食色,姑修而城拒。
食竭告力尽,取之方振旅。
不纳叛仍当,不抚降何处。
信如待食竭,菅命岂弗苦。
何云不戮一,谬托怠弗贾。
子鱼诮宋襄,致志鼓儳可。
设其爱二毛,则如服于楚。
比义可知非,何事丘明叙。
浮夸真定评,吾闻之韩愈。

【译文】

荀吴攻打鲜虞,在钜鹿把鲜虞围困起来。

有人请用城邑叛变,穆子拒绝没有答应。

喜好和厌恶如果不正确,百姓都知道应该干什么。

如果不赏赐就失信于民,赏赐坏人有什么好处呢!

想修筑城池而靠近奸人,失去的东西多没有用处。

鼓人杀死了叛变的鼓人,修缮防御更加守卫。

包围它又过了三个月,请求投降并且讲好话。

百姓还有吃有穿,姑且修整城池抵御。

食物吃完报告力量尽,取来食物正在整军容。

不接纳叛贼仍然坚守阵地,安抚降兵怎么办?

信守如同等待食物耗尽,营建坟墓岂不怕苦?

为什么要说不用杀一个,错误地托言懈怠不可取。

子鱼讥笑宋襄公,导致志向鼓噪可不行。

如果爱惜二毛,就会像服事楚国。

比照道义可知是非,何必要听孔子的叙述。

浮夸是真定的评断,我听说这是韩愈的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通过荀吴与鲜虞之间的战争,揭露了宋襄公“仁义”的伪善本质。

第一段:开头两句写荀吴伐鲜虞,巨鹿围其鼓(鼓,指国都)。“或请以城叛,穆子拒弗许”,意思是有人建议以城池叛变,穆子不同意,不肯接纳。“好恶苟弗愆”,意为喜好和厌恶如果不正确。“民皆知适所”,意思是百姓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也就是“安分”。

第二段:接着写“弗赏为失信”,“赏恶则何取”,意思是如果不奖赏就是失信,如果奖赏坏人有什么好处呢?“欲城而迩奸”,意思是想修筑城池而靠近奸人,“所丧多无补”,意思是失去的东西多没有用处。“鼓人杀叛人”,意思是鼓人杀死了叛变的鼓人。“缮备更守禦”,意思是修缮防御更加强守卫。“围之又三月,请降仍致语”,意思是包围它又过了三个月,请求投降并且讲好话。

第三段:接着写“民犹有食色”,意思是百姓还有吃饭穿衣的欲望。“姑修而城拒”,意思是姑且修整城池抵御。“食竭告力尽”,意思是食物吃完报告力量尽,“取之方振旅”,意思是取来食物正在整军容。“不纳叛仍当”,意思是不接受叛变仍然坚守。“不抚降何处”,意思是不安抚投降哪里行?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不接受背叛者仍然坚持自己的阵地,那么安抚投降的人在哪里办得到?

第四段:接上文,“信如待食竭,菅命岂弗苦”,意思是如果信守就像等待食物耗尽,建造坟墓难道不怕苦吗?“何云不戮一,谬托怠弗贾”,意思是为什么要说不用杀一个人,错误地托言懈怠不可取。“子鱼诮宋襄”,意思是子鱼讥笑宋襄公。“致志鼓儳可”,意思是导致志向鼓噪就可以。“设其爱二毛,则如服于楚”,意思是如果爱惜二毛,就会像服事楚国一样屈服。“比义可知非”,“何事丘明叙”,意思是比照道义可知是非,何必要听孔子的叙述?“浮夸真定评”,“吾闻之韩愈”的意思是指浮夸是真正定的评价,我听说这是韩愈说的话。

这首诗是讽刺诗,诗人以荀吴与鲜虞之间的战争为线索,通过对双方的描写,揭示了宋襄公仁义的伪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