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雨易为晴,昨夜雨达曙。
黄梅正此时,何妨霈甘澍。
北地节令迟,麦秋方刈穫。
久霖惧霉变,以此生忧虑。
不至关山外,焉知风土殊。
率土皆我民,到处廑农务。
棼丝向晓稀,翔阳傍午露。
徂云忽豁开,繁怀逐云去。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作品《喜晴》,全文如下:

塞雨易为晴,昨夜雨达曙。
黄梅正此时,何妨霈甘澍。
北地节令迟,麦秋方刈穫。
久霖惧霉变,以此生忧虑。
不至关山外,焉知风土殊。
率土皆我民,到处廑农务。
棼丝向晓稀,翔阳傍午露。
徂云忽豁开,繁怀逐云去。

注释与赏析:

  1. 塞雨易为晴:塞地(边疆)的雨水很容易变成晴朗的天空。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感慨。
  2. 昨夜雨达曙:昨天夜里的雨一直到天亮才停。这句话描绘了一夜未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雨水连绵不断的担忧。
  3. 黄梅正此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黄梅时节,雨水较多,所以用“此时”特指梅子季节。
  4. 何妨霈甘澍:为什么不可以下一场及时雨呢?这里的“霈”(pì)意为大量、充沛,“甘澍”即甘甜的雨水。表达了对于雨水滋润大地的期待。
  5. 北地节令迟:北方地区节气来得晚。这句话反映了北方气候的特点,即冬季较长,春天较晚到来。
  6. 麦秋方刈穫:麦子成熟收获的时候。“刈穫”指的是割取谷物,这里强调丰收的季节。
  7. 久霖惧霉变:长时间的雨水让人担心谷物会发霉变质。这句表达了农民对于持续降雨可能导致的损失的恐惧。
  8. 不至关山外:即使到了关山(古代边防要塞)之外。这里的“关山”泛指边界或远方。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距离感。
  9. 焉知风土殊:哪里知道其他地方的风俗人情不同呢?这句话体现了对异域风情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0. 率土皆我民: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民都属于我。这里表达了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11. 到处廑农务:无论是在何处都关心着农业工作。这句话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12. 棼丝向晓稀:早晨的思绪像纷乱的丝线一样稀疏。比喻清晨时心情的平静和放松。
  13. 翔阳傍午露:中午时分阳光明媚,露水晶莹。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景象。
  14. 徂云忽豁开:忽然间云开雾散。形容天气的变化无常,给人以惊喜和解脱之感。
  15. 繁怀逐云去:心中的种种忧虑随着云彩一起消散。这里表达了一种释然和放下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